字词 | 幕府政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幕府政治 亦称武家政治。日本封建社会时期一种军事独裁政治形态。其军事独裁者称“征夷大将军”,居处称“幕府”。由于班田制破坏,到10世纪中期,庄园占统治地位。庄园主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蓄养武士,形成武士阶层。由于封建混战频繁,地方上逐渐形成势力强大的武士集团。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打败关西武士集团平氏,取得中央政权。第二年,他在镰仓建立幕府,1192年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成为日本实际统治者,天皇如同傀儡。从1192年开始,到1867年,幕府制度延续了600多年。计有镰仓幕府(1192~1334)、室町幕府(1338~1573)和江户幕府(1603~1867)。 幕府政治也称武家政治。1192~1867年,日本以将军为首的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首领称“征夷大将军”,其驻所称“幕府”。名义上将军由天皇任命,实际上是国家最高统治者。镰仓幕府(1192~1333)为幕府政治之始。1192年,关东武士首领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实行独裁,其幕府设在镰仓。1221年,承久之乱后,幕府权力超过朝廷。第2个幕府为室町幕府(1338~1573)。足利尊氏于1336年在京都开设幕府。又称足利幕府。第3个也是最后一个幕府是江户幕府(1603~1867)。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1/4。19世纪60年代,倒幕运动兴起。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明治维新后,彻底废除幕府政府。 幕府政治 幕府政治Mufu zhengzhi日本封建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又称“武家政治”。“幕府”一词出自中国,指将军出征时的营幕,后转意为将军的府署(办公处)和武士政权。1192年源赖朝正式任“征夷大将军”,在镰仓设立幕府,开始幕府政治。将军名义上,尊重天皇,并由天皇任命, 实际上是政府首脑, 垄断一切大权, 天皇形同虚设。镰仓幕府下设政所 (处理政务)、侍所(统帅武士) 和问注所 (司法), 总揽全国军政司法大权。设 “评定众”, 参与决定幕府重要事务。1232年(贞永元年) 评定众制定 《贞永式目》 (即 《御成败式目》),是镰仓幕府的法典。1336年足利尊氏攻入京都,自称“征夷大将军”,开始足利幕府, 又称室町(京都街名,幕府所在地)幕府 (1336-1573)。室町幕府在将军下面设 “执权”, 由三家贵族轮流担任称 “三管领”; 侍所改为 “所司”, 由另外四家贵族担任, 称“四职”。三管领和四职是室町幕府的领导核心。这个时期幕府权力较小, 分裂割据严重。日本最后一个幕府设在江户,称江户幕府(1603-1867)。因创建人为德川家康, 又称德川幕府。德川幕府设“大老”(仅次于将军的行政长官)、“老中”(处理日常政务)和“若年寄”(协助老中), 辅佐将军, 称“三役”。三役之下设 “寺社”、“勘定”(管理将军直领地的财务)和 “江户町”(管江户市政) “三奉行”。地方设藩,藩主拥有军、政、财权。德川同族大名是 “亲藩”,功臣勋旧为“内藩” (或 “谱代”), 被征服地称 “外藩” (或 “外样”), 领地交错, 互相监督, 称 “幕藩政治”。德川幕府凭借经济、军事优势, 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 使日本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最高、最后阶段。岛原起义失败后, 一再颁布锁国令,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关系发展,消极影响很大。1867年末代将军还政天皇,德川幕府和幕府政治终结。 ☚ 武士 丰臣秀吉 ☛ 幕府政治 幕府政治Mufu zhengzhi亦称武家政治,日本封建时代后期的军事独裁政权。“幕府”原指古代日本将军带兵出征时用作府署和居住的营幕。后来人们把将军的府署和武士政权称为“幕府”。12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是日本历史上武士阶级掌权,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时期。其时,天皇虽然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将军亦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国家政权操纵在将军手中,幕府是全国最大土地所有者,也是事实上的中央政府。因此人们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幕府政治”。从1192年镰仓幕府设立之日起,直至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被迫还政天皇,其间历时675年,共经历了镰仓、室町、德川(江户)三代幕府统治。在19世纪中叶倒幕运动中,幕府灭亡。 ☚ 遣唐使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 幕府政治又称“武家政治”。日本封建社会中后期军事独裁的政权形式。独裁者称“征夷大将军”,居住地称幕府,故名。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时期,经室町幕府,止于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天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