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幅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幅巾

幅巾

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三国志·魏武帝纪》:“建安二十五年”注引《傅子》:“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豹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这里则是不着冠,只用幅巾束首,显得慌张匆忙的意思。

☚ 韩信归汉   仓亭 ☛
幅巾

幅巾

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头巾。以绢一幅束发,故名。《后汉书·鲍永传》“幅巾”注:“幅巾,谓不著冠,但幅巾束首。”东汉流行,汉末,王公名士,“以幅巾为雅”,武将中也盛行戴幅巾之风。以缣帛织成的幅巾,又称“缣巾”。唐宋人流行戴巾。刘辰翁《水龙吟》词:“但幅巾藜杖,低垂白鬓。”

☚ 纶巾   东坡巾 ☛
幅巾

幅巾

原指一种束发的绢巾,后古人不戴冠以巾束发皆可称作幅巾。一些做官的常以不戴冠而幅巾,视为雅举,如《三国志·魏武帝纪注》引《傅子》:“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豹之徒,虽为将帅,皆耆缣巾。”第十九回西门庆娶李瓶儿之日,“在家新卷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可见在当时也是礼仪用服。

☚ 分心   脚带 ☛
幅巾6084首饰。中原官话。山东曲阜。清桂馥《札朴・乡言正字》:「首饰曰~。」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巾幘帽 > 幅巾
幅巾  fújīn

以整幅絹所製成的頭巾。東漢以來流行,後遂衍爲幞頭。《東觀漢記·鮑永傳》:“更始殁,永與馮欽共罷兵,幅巾而居。”《後漢書·鮑永傳》:“悉罷兵,但幅巾與諸將及同心客百餘人詣河内。”李賢注:“幅巾,謂不著冠,但幅巾束首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十五年]二月丁卯葬高陵”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傅子》:“漢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爲雅,是以袁紹、崔豹之徒雖爲將帥,皆著縑巾。”宋·李上交《近事會元·幞頭巾子》:“今宋朝所謂頭巾,乃古之幅巾,賤者之服。”《金瓶梅詞話》第十九回:“西門慶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捲棚内,深衣幅巾坐,單等婦人進門。”明·文震亨《長物志》卷八:“襜帽、襴衫、申衣、幅巾之爲宋服也。”

幅巾

(《三才圖會》)

头巾

头巾

裷(巾~) 袙 袱 幪 束头 冒絮 头帕 包头 巾子 巾帤 巾絮 巾裹 冠巾
头巾与书卷:巾卷
头巾一类的东西:诨裹
裹头之巾:帕首
束发的头巾:帕复 鞨巾
古代男子束发的巾:帻(~头;巾~) 幞(~头) 襆头 扑头 幓头 帕头 帞头 陌头 幧头 帩头 绡头 樵头 幅巾 四脚
古代男子包发的头巾:
裹头的巾帻:袹首
裹额之巾:
古代束在额上的巾:抹额 陌额 磕脑冒絮
包头之巾:袱 包头巾
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头巾:诸葛巾
古代几种头巾:匼(乌~) 络头 乐天巾 纯阳巾
古代童子戴的巾:卷帻
古代未成年人用的巾:半头帻
古代隐士戴的巾:角巾 鹿巾
道士戴的头巾:羽巾 霞巾
用青丝带做的头巾:纶(羽扇~巾)
古代妇女的覆头巾:袱子
旧时女子结婚盖头的巾:盖头 盖巾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巾帼
红色的头巾:霞幂
无顶的头巾:额子
(包在头上的纺织物:头巾)

☚ 帽带   裤子 ☛

幅巾fú jīn

男子束发的绢幅,代指儒雅的装束。李贺《咏怀》:“头上无~~,苦檗已染衣。”

幅巾fújīn

男子裹头的方巾,用全幅细绢不加裁剪制成。汉初本为庶民、贫贱者之服,东汉末年起,幅巾开始在王公大臣之间流行,名士郑玄、孔融等皆单着幅巾见客,以为风雅。魏晋六朝时期其制大兴,几乎成为男子日常主要的首服。北朝晚期,后周武帝改易其制,将四角加长,遂成幞头。到了宋代由于幞头演变成官定的服饰,寻常人不得戴用,幅巾重又受到青睐。宋代的文儒名士所戴幅巾,根据各人的喜好,式样繁多。明代的巾子式样更为繁多,有生儒所戴的儒巾,士人所戴的四方平定巾、汉中、四角方巾、缣巾等。《东观汉记·鲍永传》:“更始殁,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又《郑玄传》:“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又《冯衍传》:“永、衍审知更始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于河内。”《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敛以时服”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豹之徒,虽为将帅,皆着缣巾。”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近古用幅巾,周武帝裁出脚,后幞发,故俗谓之幞头。”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幞头巾子》:“今宋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苏轼《赠王子直秀才》诗:“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陆游《初秋山中作》诗:“万里西风吹幅巾,即今真个是闲人。”明张萱《疑耀》卷二:“昔司马温公依古式,作深衣、幅巾、缙带。每出,朝服乘马,用皮匣贮深衣随其后,入独乐园则衣之。”《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西门庆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卷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清周亮工《书影》卷六:“吕申公素喜释氏之学,及为相,务简静,罕与士大夫接;惟能谈禅者,多得从容。于是好进之徒,往往幅巾道袍,日游禅寺,随僧斋粥,谈说禅理,觊以自售。时人谓之‘禅钻’。”


幅巾


(明王圻《三才图会》)


 


山西太原北齐墓出土壁画

幅巾

幅巾

古代男子首服。《后汉书·鲍永传》:“……悉罢兵,但幅巾与诸将及同心客百余人诣河内。”唐李贤等注: “幅巾谓不著冠,但幅巾束首也。”刘熙《释名·释首饰》: “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庶民亦用幅巾束发。袁绍曾用幅巾。《隋书·礼仪志》载,当时“庶人农夫常服,是袁绍幅巾”。

☚ 指环   头巾 ☛
幅巾

幅巾

古代男子用绢一幅以束发,称为“幅巾”。以幅巾束发的习俗,始于汉末。据《晋书》记载,“汉末王公名士,不遵朝仪,以幅巾为雅。”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一块幅巾包头,不戴冠帽,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幅巾也成了当时的主要冠饰。幅巾有用缣帛织成的,称“缣巾”,曹操曾用做 “时服”。

☚ 平巾帻   介帻 ☛
幅巾

幅巾

是男子用来裹头的方巾。因是用一整幅布不加裁剪制成,故称幅巾。先秦时代只有贵族方可戴冠,庶人则只能着巾。贵族子弟到了一定的年龄,便要举行成丁礼,称作冠礼。未举行成丁礼前只能以方巾裹头。韩国百姓以青巾裹头,故被称作“苍头”。秦国的老百姓称作“黔首”,因其头裹黑巾的缘故。著名的 “黄巾”起义,就是因为义军多为平民而以黄巾裹头的缘故。自东汉末年起,幅巾开始在王公大臣之间流行,因为其时社会动荡,汉代的冠冕公服显得过于累赘,因此受到冷落。汉代的名士郑玄、孔融等皆单着幅巾见客,以为风雅。曹操用一种质地细密的缣帛,染成各种颜色,裁成幅巾,称作“缣巾”。诸葛亮 “羽扇纶巾”、“仙风道骨”,所谓纶巾也是幅巾的一种,因为是诸葛亮所首创,故又称“诸葛巾”。魏晋时代更是崇尚洒脱,因此幅巾更为流传,几乎成为男子主要的首服。不过幅巾虽然裹戴者甚众,但并未成官场之中颁定的首服,只是私下里穿戴而已。从唐代开始由于幞头的流行,幅巾开始衰落。到了宋代由于幞头演变成官定的服饰,寻常人不得戴用,幅巾重又受到青睐。宋代的文儒名士所戴幅巾,根据各人的喜好,式样繁多。有苏东坡所首创的 “东坡巾”,黄庭坚创制的 “山谷巾”,以及“程子巾”、“高士巾”,“燕尾巾” 等各具特色。质料也各不相同。至南宋幅巾更是流行,公卿百官、普通百姓,皆喜好裹戴幅巾。明代的巾子式样更为繁多,有生儒所戴的儒巾,士人所戴的四方平定巾、汉中、四角方巾、缣巾等等。明代的士大夫,也喜戴巾,而且也颇有创制。

☚ 幞头   笼巾 ☛
000022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