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常语典︱前言 前言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际与交流时所运用的语言,有些词语的意思一般都只 “知其然”,不明也不必知其 “所以然”。比如: 说某件东西很新,会说 “崭新”,“崭”字何谓? “假装”会说成 “乔装”( 乔装打扮) ,“乔”有 “假”义吗? 妇女有孕谓之 “身怀六甲”, “六甲”之义如何呢? 又如: 公公、媳妇之间的那种事,为什么称为“爬灰”? 为什么有 “绿帽子”之说? 乌龟何以谓之 “王八”?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本书即以若干常见习用之语,析其义、溯其源,从词义本身明其 “所以然”,少数则系从历史、文化、民俗诸方面探究。个别处或为臆说,或可成一家之言。稽古钩沉,斟酌推敲,力求信而有征,采摭善美,雅俗共赏。 “所以然”有的易明,有的难解,有的需去伪存真、分析厘定。虽 “雕虫小技”,有些亦颇费功力。知识性、可读性、资料性、学术性诸性兼具,乃本书希冀之所在。而于语言学习增其兴味,斯则所望也。昔有 “佛语典”,近有 《俗语典》,今仿其体撰 《常语典》,冀与为匹,恐贻笑大方,心诚惴惴。 本书蒙国际知名学者、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拨冗审正并题辞附丽,深感至幸! 封面题字由湖北省宜昌市著名书法家王浚山先生书写,笔画与拼音目录索引由武汉大学文学院资料室馆员王雁婴先生编定,并致谢忱! 谨以此册献给我的爱人、亲人、友人、同窗、同事、同行,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切磋正误,使臻美备。 今垂垂老矣,区区春芹之献,聊表拳拳之心。遗珠之憾难免,讹误不当之处,方家有以正之。丁忱 二○一○年春至二○一二年春 时年七十有三 |
☚ 常语典︱凡例 应用伦理学辞典 ☛ 0001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