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帞頭”、“陌頭”。亦稱“絡頭”、“幧頭”、“幓頭”。束額包髮之巾。自項中前交於額,退而繞結於髻上。漢代以前多用。《方言》第四:“絡頭,帞頭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郊曰絡頭,南楚江湘之間曰帕頭,自河以北,趙魏之間曰幧頭。”《釋名·釋首釋》:“綃頭,綃,鈔也,鈔髮使上從也。或言陌頭,言其從後横陌而前也。”《三國志·吴志·孫策傳》“建安五年……迎漢帝”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昔南陽張津爲交州刺史,舍前聖典訓,廢漢家法律,嘗著絳帕頭,鼓琴燒香,讀邪俗道書。”《列子·湯問》“北國之人,鞨巾而裘”晉·張湛注:“鞨音末,《方言》‘俗人帕頭’是也。帕頭,幧頭也。”晉·干寳《搜神記》:“太康中,天下以氊爲陌頭及帶身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