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布达拉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布达拉山上,为著名宫堡式建筑群。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现存建筑为清顺治二年达赖五世的总管主持重建,历时五十年。依山砌石成板墙,土木混合筑楼台,群楼重叠,殿宇嵯峨。大片板墙上突出门窗孔洞,并饰以小屋檐或加做垂幕。主楼有十三层,高一百多米,宫顶覆盖镏金瓦,外观雄伟。宫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庭院等,各殿堂内绘有绚丽多彩的壁画,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 ☚ 太极殿 开封龙亭 ☛ 布达拉宫 位于西藏拉萨西北的布达拉山上,据传为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创建。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达赖五世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翻建、扩建。布达拉宫依山势建筑,高13层(119.17米),东西长420米,南北宽300米,房屋约万间。群楼随山坡逐层向上排列,整齐有序,气势雄伟,十分壮观。在群楼中有佛殿、经堂、喇嘛宿舍,其中有五座宫顶覆盖的是鎏金瓦,在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宫内的雕塑佛像,壁画及各种文物是佛教文化的珍品。布达拉宫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将藏族的宗教、政治、历史、文化、艺术集为一体,成为西藏文化的代表性标志,象征着藏族建筑艺术的成就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它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 (1) 布达拉宫的历史。布达拉宫矗立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古城的红山上,始建于公元7世纪,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唐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嫁吐蕃松赞干布。公主到吐蕃后,松赞干布“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上》)。名曰“森康噶波”(意为白宫)。”一切宫檐,以宝为饰,走廊台阁,铃铎泠然,堂皇美丽”(《西藏王统记》)。相传红山上修筑了九百九十九间房子,连同山顶红楼共一千间。后世虔诚的佛教徒将它视之为观音菩萨第二殊胜地——普陀山。可惜,这座吐蕃宫殿在赤松德赞时遭受雷击而引起火灾,修复之后,又在吐蕃王朝崩溃后毁于兵燹,仅有曲结扎普(法王洞)和帕巴拉康(观音殿)幸存下来。现存的布达拉宫是17世纪以来在被毁宫堡的遗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 吐蕃王朝崩溃以后,布达拉宫一直没有修复。直到公元17世纪中叶,黄教领袖五世达赖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有力支持下,建立起噶丹颇章地方政权。他为提高黄教政权的政治地位,并巩固政教合一制度,于公元1645年,命第巴索朗热登主持重修布达拉宫。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觐见清朝顺治皇帝,次年受到册封,清朝政府正式承认他为西藏地方的政教首领。当他回到拉萨时,白宫已经竣工,五世达赖即从哲蚌寺移居白宫。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后,第巴(即藏王或总管民事)桑结嘉措便在布达拉宫正中拆毁部分旧房,修建红宫和灵塔。修建红宫时,动用了各种工匠七千余人,耗银二百一十三万四千两。清康熙皇帝专门派了一百一十四名汉、满族工匠进藏参加建筑工程,尼泊尔也派了工匠援助修建。1693年,红宫基本完工,是年4月20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在宫前立无字石碑以示纪念。此后,历代达赖均予维修和扩建,始具今之规模。布达拉宫建成后,直到1959年以前,它一直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生活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2) 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布达拉宫建筑群由红山南麓奠基,依山势蜿蜒而上,直到山顶。主体建筑十三层,高117.19米,东西宽360余米,南北长约140米,建筑面积达九万平方米,加上山前城廓和山后龙王潭公园,占地面积达四十一公顷。整座建筑为石木结构,宫墙厚达二至五米,墙身俱以花岗岩砌筑,部分墙体夹层内还灌注了铁汁,在科学上具有增强建筑整体性和抗震能力的作用。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宫中央建筑采用上下七层贯通的竖向大窗格,它与白宫较小窗户和细狭通气窗形成强烈对比。两宫之内长廊交错,雕苑梁柱林立。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客厅、灵塔殿、僧官学校、喇嘛居住的扎厦及庭院等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主要的建筑有:达赖灵塔殿、东大殿、西大殿、法王洞、帕巴拉康、胜三界殿、日光殿、朗杰扎仓等。 达赖灵塔殿 布达拉宫共有五座灵塔殿、八座灵塔。其形状、规模不等,以五世达赖和十三世达赖两座灵塔殿最为豪华。两座之中又以五世达赖灵塔创建最早、规模最大。该塔建于1690年,高14.85米,为方形圆顶、分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达赖的遗体用香料红花等名贵药材处理后保存在塔瓶内。塔用金皮包裹,共用黄金十一万余两,并镶嵌有一万五千余颗各种颜色的金刚钻石、翠玉、珍珠、玛瑙等珠宝玉玩。塔前摆设有金灯、金碗、各种法器、瓷器等等。殿上以金顶装饰,极其辉煌壮丽,被人们誉称为“赡部洲第一庄严”。 东大殿 藏语称为“措钦厦”,是白宫最大的殿堂。由四十四根柱子组成,面积五百余平方米,是历代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政治、宗教活动的场所。殿堂北部设有达赖宝座,宝座上方悬挂有“同治御笔之宝”朱印的“振锡绥疆”大匾。 西大殿 又称集会大殿,藏语称“司西平措”,是五世达赖灵塔的享堂,也是布达拉宫内最宽敞的殿堂,建筑面积六百八十多平方米,由四十八根方柱组成,净高六米多。大殿内悬挂有乾隆二十五年御赐“涌莲初地”匾额。这里也是历代达赖坐床和执政大典等各种重大宗教活动举行的场所。大殿四周修建有仁增、朗仁、藏林静吉、仲热等四佛殿,为西大殿的配殿。 法王洞(曲结扎普) 位于红山之巅的岩体上,为吐蕃时期保留下来的建筑。据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曾在此住过。室内保存着松赞干布用过的一炉灶及石锅、石臼。室内还有吐蕃早期塑造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吞米桑布扎、禄东赞等人的像,其造型生动、逼真、古朴。 帕巴拉康(圣观音殿) 建在法王洞楼上,也是吐蕃时期的建筑。殿内供奉的帕巴·洛克夏然(即观音菩萨),据说是一尊自然形成的佛像,是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这尊观音菩萨像传为松赞干布所供的本尊佛像。殿内四面佛橱中供有五、七、八、九世达赖、宗喀巴等人的塑像。殿门上悬挂有同治皇帝御书“福田妙果”匾。此外,还有胜三界殿、日光殿等大殿。 布达拉宫拔地凌空、巍峨高耸、依山叠砌、气势雄伟,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碉房建筑艺术形式和石木结构的特点,同时吸收了汉式殿堂建筑中的梁架、斗拱、藻井、歇山屋顶等艺术格式,并融汇了印度、尼泊尔富有宗教特色的祭坛式入口和装饰,如宝轮、金幢、莲座、卧鹿、兰查体(梵文)经文装饰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布达拉宫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随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层次栉比、错层跌落、协调统一。整体建筑上,即富有艺术的神秘境界的感染力,使人感到佛的世界的高深莫测;又具有建筑的韵律感,使人感到它的一气呵成、气势磅礴、庄严雄伟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特色。 (3) 布达拉宫的绘画艺术。布达拉宫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宫内绘画艺术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绘画艺术主要表现为壁画、彩画、唐卡画(卷轴画)、木刻版画等装饰画。 壁画 这座宫殿的大小殿堂、门厅、回廊的墙壁上都画有精美壮观的壁画。其题材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教义、西藏风土、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无不涉及藏族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布达拉宫壁画展示了精湛的藏族艺术,堪称藏族文明的史诗,是形象的“百科全书”,也是一座壁画的宫殿。 白宫正门门厅东壁上唐朝长安城示意图和唐朝皇帝五难吐蕃婚使以及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壁画,再现了一千三百多年前唐蕃联姻,藏汉友好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在红宫西大殿里有一组一百多幅画面的壁画,它描绘了元代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降生、前往凉州、应召进京、返藏、二次入京、皇帝册封、圆寂等一生事迹,反映了八思巴为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西大殿中的另一组壁画,则记载了西藏历史上的卓越人物五世达赖喇嘛的终生事迹,其中,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朝觐清朝顺治皇帝的画面尤为突出。其画面包括五世达赖的起程、征途、进京、觐见、赐宴、游乐、观戏、说法以及皇帝钦使迎至青海、赏赐金顶黄轿入京等盛大场面。灵塔殿三楼的壁面,反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赴京觐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历史性画面。 此外,还有释迦牟尼、佛教诸大师、法王、藏王等许多高僧大德的传记画、本生图等。除宗教画外,还有一些反映藏族人民劳动、生活、传统习俗及各种活动的画面,如红宫第五层壁画廊中的“兴建图”,由上百幅画面组成,再现了当年重修布达拉宫的历史情景。其他如赛马、摔跤、歌舞、乐器、竞技以及农耕、狩猎、舟渡、风光等场面的壁画,也都情景热烈、生动,富有浓郁的雪原生活气息。整个宫殿究竟有多少幅壁画,尚无精确统计,仅西大殿二楼画廊,就绘有六百九十八幅壁画。因此,可以想象布达拉宫的宫壁画有多么可观了。 (4) 布达拉宫的文物。宫内不仅以建筑、绘画等艺术着称于世,而且还以藏有众多文物宝藏而闻名四海。宫内保存有一千多年来西藏各个时代的塑像。如在胜三界殿中供奉的莲花生像,系用一万两白银铸造,身高一层楼,堪称一绝。宫内文物主要有泥塑重彩、木雕、石刻和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 布达拉宫除保存有八座达赖灵塔外,还保存有其他八座名塔,它们都用金银珠宝做成,辉煌壮丽。布达拉宫还收藏有大量书籍,其中以佛教经典为最多,包括贝叶经和大藏经等。大藏经有用金、银粉缮写的藏本,明永乐年间印制的藏文《甘珠尔》和清乾隆年间用金粉书写的藏文《甘珠尔》,为绝无仅有的稀世之宝。布达拉宫还珍藏有藏族传统的各种工艺品,诸如藏毯、卡垫、唐卡、绣幔等。西大殿(司西平措)中央为五世达赖像和宗喀巴像的两幅巨大而精美的锦缎绣幔,是清康熙皇帝特令绣织的,全部用金线编织,耗银一万六千一百四十九两。此外,布达拉宫中还有明清以来历代皇帝颁赐的封诰、诏敕、金册、金印、玉册、匾额、乾隆所赐金本巴瓶,以及松赞干布的盔甲、各种珠宝玉玩、珍珠塔、玛瑙杯、羊脂玉盘、犀角佛像、锦缎、瓷器、珐琅器、法器、供器等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 布达拉宫是藏族人民历史的骄傲,是世界屋脊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珠宝,它和万里长城、北京故宫一样举世闻名,它可与古埃及金字塔、希腊帕提农神殿、中世纪罗马教堂相媲美。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布達拉宫 布達拉宫 bùdálāgōng 座落於西藏拉薩西北瑪布日山上。布達拉或譯“普陀”,梵語意爲“佛教聖地”。據傳公元七世紀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爲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後大部毁於兵燹、雷火。十七世紀中葉,達賴五世受清册封後,由其總管第巴·桑結嘉錯主持擴建重修,歷時五十年,始具今日規模。曾爲歷代達赖喇嘛冬宫,也爲原西藏政治、宗教統治中心。整個建築群由數千間佛殿、經堂、靈廟及廊廡、庭院组成。殿宇緣山砌築,主樓十三層,東西長百餘丈,木石結構。主體建築分爲紅宫與白宫兩部分,宫内大小佛像達二十萬尊,壁畫珍品及所藏經文、樂器、供物等,不可勝數。参閱乾隆《大清一統志·西藏·祠廟》。 布達拉宫 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是我国西藏享誉世界的标志性艺术宝库之宫。“布达拉”,或译成“善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角的玛布日山上。相传始建于公元7世纪,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宫室。后经历世扩建,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达赖五世令第巴索南饶丹主持扩建工程,历时8年,建成白宫部分。康熙二十九年(1690)第巴桑结嘉措又建红宫部分。累计扩建工程历时50余年,尚成今日规模。原为西藏农奴主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总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建筑分红宫与白宫两大部分。主楼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360余米,全部为石木结构,依山势垒砌,群楼叠起,巍峨耸峙,岿然伟岸,磅礴雄踞,体现了藏式建筑的艺术风格。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库房、庭院等。白宫最大的建筑东大殿(错钦夏),是历世达赖坐床和举行重大宗教活动之处,其上方日光殿是达赖寝宫。达赖的灵塔殿共有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达赖五世的灵塔,高14.85米,塔身以金皮包裹,珠玉镶嵌,璀灿华贵。每座宫殿都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国家拔巨款修缮,维修工程历时5年。每天有数千人到布达拉宫参观朝拜。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在拉萨市西北布达拉山上。“布个, 无送气音, 塞音只有[p]和[b]、[t]和[d]分清浊;单元音有三个,变元音有六个,辅音和元音皆可作词首和词尾。基本语序或为谓语在前主语在后,或为谓语在前主语居中宾语在后,修饰语在中心语前。添加附加成分是构词和构形的主要手段,附加成分分前加、中加、后加三种,中加只有一个[-in-],有指格、主语[a]、宾语[mas]、领有关系[itu]、修饰关系[tu]数种助词,人称代词有数、格的形态,动词的时、体、态由词根加附加成分表示。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藏族宫堡式建筑。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郊拉萨河谷平原红山上。早在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赞普时期,距今1300多年前就在红山上修筑过王宫,至赤松德赞时期,王宫因雷击引起火灾遭到破坏,后因境内战乱不断,宫室残破未修。直至五世达赖,于1645年开始营建布达拉宫。经过1300多年历代达赖喇嘛的兴建、扩建,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为普陀罗的音译。相传达赖是观世音的化身,布达拉因而得名。布达拉宫先是王室宫殿,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为妻,就在此建9层楼宫殿1000间,以居公主。后是佛教活动的场所,最后成为政教合一的宫堡。布达拉宫占地约40 hm2,总体由山上的宫堡群、山下的方城和山后的龙王潭花园三部分组成。宫堡是用块块巨石沿南面山坡依山势建造起来的,占据整个山头。东西长约370 m,南北最宽处约110 m,高117.19 m,总建筑面积约为5.77万 m2。宫堡外墙涂红色者称红宫,红宫的平面大致呈方形,总高9层,为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外墙涂白色者称白宫,平面为梯形,高7层,为达赖喇嘛朝政和居住用的宫殿。在红、白两宫的前面分别建有广场和平台,红宫前面的西欢乐广场,东西长40.7 m,南北宽7 m,白宫东侧的东欢乐广场为方形,面积约1400 m2。方城位于布达拉宫南面山脚下,是一座东西长约300 m,南北宽约200 m的方城,城墙高8 m,厚4 m,女儿墙高1.5 m。方城内建有印经院、藏军司令部、监狱、造币厂、供官用的酒店、贵族住宅等。龙王潭花园在布达拉宫北坡山下,面积约15 km2,湖水面积约5km2,湖中小岛约1000 m2,岛屿正中建有高大的龙宫,高4层,是一座藏汉合璧的楼阁。布达拉宫是一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的博物馆,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从17世纪起,5世、7世和13世达赖喇嘛相继进行扩建,累计扩建工程历时50多年,始具今日规模。宫体主楼13层(实为9层),共有房舍1000间。仅从1645年2月开始修建5世达赖灵塔起,到1693年4月外部工程竣工,共花费白银213.4万两。每天参加建筑的民夫、技工有7000余人。布达拉宫的灵塔共8座,其中以5世达赖和13世达赖的灵塔规模最大。它们的殿堂3层,高14m多,包裹13世达赖灵塔用了黄金1.8万余两,包裹5世达赖灵塔耗费黄金11万多两,塔上所嵌珠玉宝石的价值又在黄金价值的10倍以上。17世纪中叶由达赖五世的总管第巴·桑结嘉措扩建。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1994年列为《世界遗产名录》。馆藏文物丰富,除珍贵的经书外,有清室对达赖册封的金册、金印等,有近1万件唐卡(卷画)。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藏传佛教寺院。在今西藏拉萨市红山上。“布达拉”系梵语普陀罗的译音,意为佛教圣地。据《旧唐书》、《新唐书》之《吐蕃传》载,唐贞观十五年(641),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文成公主筑城邑,立宫室。此为建布达拉宫之始。后多毁于兵火。后代重建。清顺治前期,五世达赖建成白宫; 康熙时,第巴·桑结嘉措建成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有扩建。白宫为达赖生活起居的宫殿,红宫主要供奉历代达赖的灵塔。宫殿用木石依山构筑,计13层,高117米,东西长360米。主要殿堂有达赖灵塔殿、东大殿、西大殿、圣者佛殿、法王洞、三界兴圣殿、日光殿、坛城殿、萨松郎杰殿、持明殿、世系宫、极乐宫等数十座。殿内有五世及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最豪华,高14.85米,用金皮包裹,上嵌珍珠宝石。造此塔,用黄金“十一万余两”,珠宝18680多颗。殿内有众多佛像,仅极乐宫就有大小无量寿佛像千余尊。东佛殿正中供宗喀巴坐像,周围有数十尊小金佛。其旁小经堂,供奉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像。法王洞松赞干布和文成、尺尊二公主塑像,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各殿内和廊间有丰富多彩的壁画,主要表现宗教题材,也有反映历史或现实题材的。如松赞干布向唐请婚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金城公主进藏的故事,五世达赖喇嘛朝见顺治皇帝的场面等。宫中所藏贝叶经和经文、唐卡、法器、供器、明清皇帝的封诰、金册、印鉴等珍贵文物,琳琅满目。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小昭寺 哲蚌寺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藏传佛教寺院。在今西藏拉萨市红山上。“布达拉”系梵语普陀罗的译音,意为佛教圣地。据《旧唐书》、《新唐书》之《吐蕃传》载,唐贞观十五年(641),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文成公主筑城邑,立宫室。此为建布达拉宫之始。后多毁于兵火。后代重建。清顺治前期,五世达赖建成白宫; 康熙时,第巴·桑结嘉措建成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有扩建。白宫为达赖生活起居的宫殿,红宫主要供奉历代达赖的灵塔。宫殿用木石依山构筑,计13层,高117米,东西长360米。主要殿堂有达赖灵塔殿、东大殿、西大殿、圣者佛殿、法王洞、三界兴圣殿、日光殿、坛城殿、萨松郎杰殿、持明殿、世系宫、极乐宫等数十座。殿内有五世及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最豪华,高14.85米,用金皮包裹,上嵌珍珠宝石。造此塔,用黄金“十一万余两”,珠宝18680多颗。殿内有众多佛像,仅极乐宫就有大小无量寿佛像千余尊。东佛殿正中供宗喀巴坐像,周围有数十尊小金佛。其旁小经堂,供奉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像。法王洞松赞干布和文成、尺尊二公主塑像,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各殿内和廊间有丰富多彩的壁画,主要表现宗教题材,也有反映历史或现实题材的。如松赞干布向唐请婚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金城公主进藏的故事,五世达赖喇嘛朝见顺治皇帝的场面等。宫中所藏贝叶经和经文、唐卡、法器、供器、明清皇帝的封诰、金册、印鉴等珍贵文物,琳琅满目。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小昭寺 哲蚌寺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山巅之宫座落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玛布日山上。唐朝初年,松赞干布统领吐蕃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他接受唐王朝的和亲政策,与唐王朝缔结姻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成婚,松赞干布“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传说布达拉宫因此而建。当时的建筑在以后的岁月中毁于兵乱和自然灾害。现在的布达拉宫是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工程历时50年。从那时起直至1959年,布达拉宫一直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的中心。布达拉宫缘山修建,主楼外观13层,但内部为9层高110米。宫的主体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设寝室、膳房、客厅、仓房及经堂等。从建筑的正面沿铺石路面蜿蜒而上可达德阳厦,此平台面积1600平方米,是节日里唱戏、跳神的地方。白宫最大的宫殿建筑是措钦厦(东大殿),清朝的驻藏大臣在这里为达赖主持坐床、亲政大典等仪式。达赖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因阳光终日朗照,被称作日光殿。红宫兴建于公元1690年,主体建筑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以及各类经堂和政厅、图书馆等,其中以五世达赖洛桑嘉措的灵塔殿最为考究。灵塔建于公元1690年,高14.85米,由塔座、塔身、塔顶组成。塔身金皮包裹,珠玉镶嵌,用黄金11万两,镶嵌珠宝1500余粒。大殿由16根大方柱支承,梁头斗拱精雕细刻,顶棚悬挂着帏幔和华盖,殿上冠以金顶,辉煌壮丽。司西平措,俗称西大殿,是达赖五世灵塔殿的享堂,为红宫中最大的宫殿。殿堂四周和院内的回廊遍绘壁画,记述了这位达赖的生平活动。萨松南杰是红宫的最高宫殿,内供乾隆皇帝的画像及皇帝牌位。布达拉宫的建筑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大部分采用密柱、密梁的平顶构架,外部以坚厚的石墙作围护结构,雄厚壮实。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主次分明,各组建筑协调良好,整座建筑自由匀称,显示出藏族建筑师的杰出才华。布达拉宫内绘有许多壁画,内容以宗教题材为主,其他还包括历史事件和传说等。这些壁画画面生动,用笔工细,着色鲜艳,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宫内还珍藏着大量雕塑、唐卡、典籍、供器、法器等文物。布达拉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昌珠寺 大昭寺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坐落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市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布达拉”为梵语“普陀”的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始建于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7世纪),当时称“红山宫”,后来随着吐蕃王朝的没落而逐渐毁弃。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宏伟的宫殿,称“布达拉宫”。此后这里一直作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 世界遗产/文物单位 西藏博物馆 ☛ 布达拉宫 241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玛布日山上。为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相传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始建,后屡有修建,至17世纪达赖五世扩建具今日规模。主楼13层,高百余米,土木结构,金瓦宫顶,内设宫殿、佛堂、经室等,藏有大量雕塑、壁画及明清两代封赐西藏官员的历史文物。经过翻修面貌一新。 ☚ 西藏自治区 大昭寺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西藏拉萨山顶上的宫殿。“布达拉”系梵文音译,意为“圣山上的宫殿”。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公元641年)之后不久所建。但最初的布达拉宫早已毁于兵火。今天的布达拉宫是17世纪下半叶,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错在康熙皇帝的赞助下,集汉、藏、满和尼泊尔工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辛勤劳动才盖成的。布达拉宫起基于红山南边的山坡,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是由一组组华丽的大经堂、小经堂、灵塔殿、佛堂及地方行政办公室、住房、喇嘛寺院等组成的建筑群体。东西长420余米,南北宽约300米,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加上山前城廓和山后龙澶公园,占地达41公顷。外观13层,最高达115米,是西藏现存最大的古代高层建筑群。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最厚处达5米多,墙基深入岩层。巧妙地利用山势,逐层建造,与山连成一体,被称作“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不仅建筑独具特色,内中还保存大量的古代绘画、雕塑、工艺珍品及汉藏文经书,包括贝叶经、大藏经和甘珠尔经等。 ☚ 雍和宫 避暑山庄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Budalagong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的红山上,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唐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藏时,松赞干布特意为其建造宫室,这就是最早的布达拉宫。因它建在山上,显得格外壮观,虔诚的佛教徒将它比之为佛教圣地普陀山,因而命名为布达拉(即普陀罗的音译)。早期的布达拉宫因遭雷击被毁。现存的观音堂和所供奉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是当年幸存的遗物。现在所见的布达拉宫是17世纪五世达赖及其以后不断增修扩建而成的,历时五十余年,始具今日规模。整座宫殿依山势垒筑,宫体主楼13层,高117.2米,东西长360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形成了殿宇重叠,雄伟壮丽的建筑群。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农奴主政教合一的中心。布达拉宫包括达赖的寝宫、佛堂、经堂、习经室、日光殿(客厅)、东大殿(清朝驻藏大臣为达赖主持座床和举行亲政大典的场所)、灵塔殿等一万五千间房屋。五世达赖的尸体保存在第一座灵塔殿的塔瓶中。塔瓶用金皮包裹,并嵌有珍珠宝玉,极为富丽和豪华壮观。在高大宽敞的殿堂墙壁上,绘有题材丰富、色彩鲜艳、工笔细腻、线条流畅的壁画。室内陈设着几十万个用金、银、铜、玉和檀香木雕铸的佛像,并保存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典籍。 布达拉宫 ☚ 达赖与班禅 金本巴瓶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的红山上,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喇嘛寺院建筑群。布达拉为梵文普陀罗的音译,佛教信徒将红山视为圣地普陀山,故名布达拉宫。据载,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时的松赞干布王朝时期。现在的建筑是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执政时开始建造的,前后共历时五十余年。布达拉宫缘山而起,依山势修建,外观十三层,实际使用空间为九层。主体建筑分两大部分,“红宫”主要是大经堂和存放历代达赖喇嘛尸塔的大殿,而“白宫”则是喇嘛办公、会客、诵经、进餐和生活起居的用房。主体建筑前面有一片约六公里的平坦地带,布置有印经院、管理机构、守卫室及监狱。围绕全宫有很厚的石造城墙及城门。宫内大小殿堂皆绘有彩画,画面生动,用笔工细,着色艳丽。整个建筑群布置自由匀称,主题突出,显示了藏族建筑匠师的杰出艺术才华。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 永乐宫 承德外八庙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Budalagong西藏最大的藏喇嘛教寺院,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位于拉萨西北布达拉山。始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王时,现存建筑是清顺治二年五世达赖建造的,历时50年。布达拉宫缘山修建,高达200余米,外观13层。主体建筑分为两部分:“红宫”主要是大经堂和存放历代喇嘛尸塔的大殿,“白宫”是寝室、会客室、经院、办公室、仓库及监狱。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以石木结构为主。各殿堂墙壁绘有题材丰富、绚丽多姿的壁画,宫内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藏族历史、艺术的宝库。布达拉宫的建筑样式也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的融合。 布达拉宫 ☚ 避暑山庄 雍和宫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布达拉”是藏语音译,意为“佛教圣地”,位于西藏拉萨旧城西南2公里的红山上。始建于吐蕃松赞干布时期(629—650),9世纪毁于兵火,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兴工重建,是达赖喇嘛和摄政居住、办理政务之所,由山上宫堡群、山前方城和山后龙王潭花园三部分组成,占地410公顷。主体建筑宫堡群建于山的南坡,东西长300多米,南北最宽达100多米,平面为不规则形。中央主体建筑是独具特色的红宫,外墙厚达2—5m,全部以大块花岗石砌筑,外墙为深红色,是达赖喇嘛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面积达16000m2,外观13层,实为9层,下面四层是结构层地龙墙,第五层中央是达赖喇嘛举行坐床和重大庆典的场所,大殿上面的四层中部为天井,四周布置20多座佛殿、供养殿和安放达赖喇嘛遗体的四座佛塔,以回廊相连,东部白宫是达赖喇嘛理政和居住的宫殿,有七层高的内天井,第七层是达赖喇嘛居住的东西日光殿,其他各层由下而上依次布置库房、门厅、经师和摄政的办公和生活用房。宫殿建筑底部数十米高的实墙扎根于山岩中,下部厚重粗放,上部精致细腻,以向上收缩变化的不规则体型,与山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世界屋脊上最美丽的人造景观,它的建成集中地反映了藏族匠师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布达拉宫 ☚ 明清紫禁城 邺城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玛布日山上。“布达拉”是观音胜地普陀罗的梵语音译,即佛教圣地之意。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相传是松赞干布专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后毁于雷火、兵燹。清顺治二年(1645),五世达赖喇嘛受清朝册封后重建。先修白宫,即达赖喇嘛理政和生活起居的宫殿。康熙二十九年(1690)又建成红宫。红宫主要建筑是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后又陆续增修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宫殿依山垒砌,外观13层(实为9层),高117米,通高178米,东西长360余米,南北宽约270米,建筑面积逾13万平方米,占地41公顷。殿堂房舍近万间,有宫殿、灵塔、佛殿、经堂、僧舍、平台、庭院等,皆为石木结构。五座宫顶覆盖鎏金瓦,金光灿烂。红宫居中,白宫横列东西两翼,殿宇嵯峨,富丽辉煌,上耸蓝天,气势磅礴,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自达赖五世起,重大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宫内珍藏的历史文物极其丰富,有近万幅唐卡(卷轴画),大量经卷(包括贝叶经、甘珠尔经等),明代以来敕封达赖喇嘛的各种金册、玉册、金印,以及礼品、供器、法器等。红宫中的达赖五世、十三世灵塔尤令人瞩目,各高14米多,通体金皮包裹,珠宝镶嵌,仅五世达赖灵塔即费黄金11万两。清孙士毅《登布达拉》咏云:“丹碧飞甍阁道连,层揽日月势回旋。人从鳌背排烟上,地接龙潭得气先。”由于三百余年风雪侵蚀,原建筑木构朽坏明显,近年由中央政府拨巨款修葺,使这座古老宫殿焕然一新。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布达拉宫为世界文化遗产。 ☚ 1.拉萨市 龙王潭 ☛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布达拉山上。中国著名古建筑之一。相传始建于唐初松赞干布时期。现存主要建筑始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历时50年建成。后经多次增修与改建,方具今日之规模。原为西藏农奴主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内有宫殿、灵庙、佛殿、经堂和庭院等。建筑依山垒砌,高达13层,宫顶覆盖镏金瓦。外观气势雄伟,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交流。宫内藏有大量壁画、雕塑等,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参见“旅游学”中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中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宫殿群楼高耸,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宫内各部分的装饰布置,极其富丽豪华,宫殿雕梁画栋,8座祭堂金塔以金叶包裹,宝玉镶嵌。佛堂内有数以万计的用金、银、铜、玉塑造的佛像、法器、神龛、经文典籍及其他文物。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西藏最珍贵的宗教、艺术和文化的宝库。参见“工程技术”中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相传公元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烟,为迎聚文成公主而建,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宫殿之一。现在的规模是由清朝时达赖五世受册封后,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整个建筑为石木结构,高110米,13层,东西宽360米,具有汉、藏、尼泊尔族的风格,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室、灵塔殿、庭院等,并陈列大量珍贵文物。解放后,多次维修,已成为游览胜地。 ☚ 洱海 大昭寺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的红山上,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梵语“普陀罗”的意译,意为佛教圣地。相传公元7世纪,吐番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取唐文成公主而建。清顺治2年 (公元1645年) 达赖五世被封为地方政教首领,遂大肆扩建。顺治10年,达赖五世的弟弟巴索朗热登主持建造白宫。康熙19年 (公元1690年) 由第巴·桑结嘉措主持建造了红宫。自达赖五世移居布达拉宫后,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是原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接重迭,殿宇嵯峨,金顶辉煌,建筑宏伟,举世罕见,总面积13万平方米。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庭院等。主楼13层,高117.2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500多米,占地2万多平方米,为木石结构,雕梁画栋,金光灿烂。环绕正殿有8大祭堂,每一祭堂有一座金塔。殿堂墙壁绘有绚丽多彩的壁画。各处供奉佛象数尊,大小不等,神态各异。宫中藏有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的诏敕、封诰、印鉴、礼品、精雕细缕的工艺珍玩、罕见的经文典籍、唐卡、法器、供器等珍贵文物。保存有历代达赖的灵塔。其中达赖13世的灵塔,样式与北京北海的塔相仿,外部用金皮包裹,高达14米。布达拉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经多次维修,已成为游览胜地。 ☚ 布列塔尼 布达佩斯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中国海拔3684米的青藏高原拉萨西北的普陀山上,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一组最大的藏式喇嘛寺院建筑,可容纳两万余人。这座宫殿是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唐朝文成公主建造的宫堡,后因雷击和兵灾,几遭火焚。1645年 (清顺治二年) 达赖五世接受清朝册封后,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扩建,主要工程历时约50年。历代达赖又多次加以修茸和扩建,方建成当今规模。 ☚ 长城——八达岭 明十三陵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中国海拔3684米的青藏高原拉萨西北的普陀山上,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一组最大的藏式喇嘛寺院建筑,可容纳两万余人。这座宫殿是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唐朝文成公主建造的宫堡,后因雷击和兵灾,几遭火焚。1645年 (清顺治二年)达赖五世接受清朝册封后,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扩建,主要工程历时约50年。历代达赖又多次加以修葺和扩建,方建成当今规模。 ☚ 长城——八达岭 明十三陵 ☛ 布达拉宫bu da la gongPotala Palace 布达拉宫西藏宫名。梵语音译,意为“佛教圣地”。在拉萨市西北布达拉山上。藏语原称“玛波日”,意为“红山”。相传自公元7世纪中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在此山南麓依山建宫室后,始有此名。早年凿建的藏王修法洞“却杰珠普”位于红山顶部,至今尚存,余皆遭雷电与兵燹毁坏。清顺治二年(1645),五世达赖命第巴索南绕丹主持重建,至十年(1653),建成白宫部分,遂从哲蚌寺噶丹颇章迁此。该处遂渐成为西藏政教中心。康熙十八年(1679),桑结嘉错任第巴后,集中西藏大量财力、物力,历时三年,鸠工建成红宫部分。后历经不断增修扩建,始具有现在的规模,成为高耸于拉萨市内的一座辉煌壮丽的宫堡式建筑群。全部为土木石结构,东西宽420米,进深约300米,最高的宫室13层,其金顶距地面117米多。共有房屋近万间,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全部建筑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气势磅礴,为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其中有宽大的石砌阶梯,有供达赖等举行庆典、处理政教事务和居住的东大殿、东西日光殿和寝宫,专门供奉五世和七至十三世达赖肉身灵塔的灵塔殿、享堂,众多的佛殿、经堂、廊庑、庭院。还有摄政、噶厦、译仓的办事房,僧官学校的教室、僧舍等。宫内存有大量精美的塑像、雕像、卷轴画、壁画、佛经、史籍、法器、供器、幔幛、清朝皇帝牌位,明清两朝赐的匾额、封诰、册印、礼物。五世达赖灵塔高约15米,系用3721公斤黄金页皮和无数珍珠、宝石包裹,镶嵌而成。解放前,其管理机构称孜恰列空,意即布达拉宫管理处,由机巧堪布,即总管堪布主持。解放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布达拉山上。始建于七世纪中期,是藏王松赞干布娶唐文成公主所筑之宫殿。据传临近山顶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殿室即为他们的洞房。清顺治时,五世达赖受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领袖,始大规模兴建,成现在格局。现高十三层, 178米,有佛堂、经堂、灵塔殿、习经室等一万五千余间。宫内陈设金、银、铜、玉及檀香木等雕铸的佛像数十万尊。壁画描绘五世达赖等毕生故事及佛本生事迹。自清至解放前,该宫为西藏政教中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