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气 布气道家气功疗法用语。即发气。《东坡志林》卷十二:“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以气与人。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谓之布气。吾中子迨,少赢多疾,若子相对坐,为布气;迨闻腹中如初日所照,温温也。” ☚ 混元 养功 ☛ 布气❶气功术语。指发放外气治病。《幻真光先服内气诀》: “凡欲布气与人疗病,先须依前入五脏所患之处,取方面之气,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面其本方,息心净虑始与布气。” ❷指风火燥湿寒等五气在自然界中敷布运行。《素问·天元纪大论》: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布气气功术语。其法是练功者先问明患者痛苦之处,然后乃取自己已调之真气通过口或手掌布散于患者身上,可消除患者的病痛。 布气 布气布气,是指气功内炼有素者,将其 “内气” 发放于体外,作用于他人而起治疗疾病的作用,即近年所称的“外气”治病。“布”有传布、布放的意思。 布气疗病之法,我国自先秦时期以来,代有所闻,可谓源远流长。《道藏·胎息秘要歌诀》载有“布气与他人攻疾”之目,内述布气歌诀。其文为:“修道久专精,身中胎息成,他人凡有疾,藏府审知名,患儿向王气,澄心意勿轻,传真气令咽,使纳数连并,作念令其损,顿能遣患情,鬼神自逃遁,病得解缠萦。”意为,胎息内炼精专者,可以进行布气疗病。文中所述治疗对象,似为精神异常的儿童患者。布气者在传递外气时,患者须以吞咽的方式“接受”其所布之“气”,同时须静息杂念,有诚心接受治疗的心理准备。 《晋书·列传·艺术》载有幸灵布气治病的事迹:“吕猗母皇氏得痿痹病,十有余年。灵疗之,去皇氏数尺而座,冥目寂然。有顷,顾谓猗曰:‘扶夫人令起’,曰:‘老人得病累年,奈何可仓卒起耶?’灵曰:‘但试扶起’。于是两人夹扶以立。少顷,灵又令去扶,即能自行,由此遂愈。于是百姓奔趣,水陆辐辏,从之如云。”叙述生动,表明幸灵布气治疗在群众中享有广泛的信誉,《晋书》为之作传,这件事的本身即是证明。苏东坡在其所著的 《东坡志林》一书中,也引述这一事迹,他认为:“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以气与人”。他在书中举例说:“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谓之布气,吾中子迨,少羸多疾,若之相对坐,为布气,迨闻腹中如初日所照,温温也”。较近的文献,则可举《清史稿·甘凤池传》 曰:“甘凤池……善导引术。同里谭氏子病瘵,医不效。凤池于静室窒牖户,夜与合背坐,四十九日而痊。” 近年,国内有从事外气治病及其客观指标的探索。有关外气的适应症及其临床疗效的分析,尚有待病例的积累。在客观指标方面,据上海中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果。如气功人员在“发放”外气时,其手掌等处在红外热辐射所描记的等温点分布,较正常人明显增多,而被作用者的相应部位,也能出现同步的红外辐射等温点感应圈。 ☚ 胎食 静功 ☛ 0002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