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姆伯格
布卢姆伯格(Blumberg,B. S. 1925~),美国医师、遗传学家。因发现乙型肝炎抗原,成为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二位获奖者之一。
布卢姆伯格生于纽约。1946年毕业于斯克奈塔第(Schenectady)的尤尼恩学院,获理学士学位。1947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1951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其后在哥伦比亚医学中心做两年医生。1955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生化研究室学习。195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美国后在国立卫生研究院任研究员,主管医学地理学及遗传学研究组,后来晋升为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1965年转到费城癌研究中心。自1970年起,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和遗传学教授。
自六十年代初,布卢姆伯格就收集世界各人种的血液标本,研究人类的遗传变异对于疾病特别是血清性肝炎的易感性的影响。1963年,他在输血后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抗体,可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血清中一种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导致了澳大利亚抗原、即乙型肝炎相关抗原的发现。通过这种抗原的检查,可对献血员进行实验室控制,极大地降低了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随之发展起来的乙型肝炎疫苗,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乃至最后消灭,具有决定性意义。乙型肝炎抗原的发现,成为病毒性肝炎病原体研究的开端。
布卢姆伯格的主要著作有:《澳大利亚抗原病毒性肝炎研究现状》(1969)和《澳大利亚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