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市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市平shì píng

清代江湖社会谓台上设药瓶行医卖药。《清门考源·各项切口·江湖类》:“市平: 台上设药瓶,无多者。”

价格变化

价格变化

市场价格稳定:市平
物价下跌后又上涨:回涨
价格有下降的趋势:看跌
物价下降:跌价 跌落 下跌 掉价 贬价 落价
 连续下跌:连泻
 价格急剧下降:暴跌 狂跌 惨跌
 价格猛跌不止:一泻千里 一泻万里
上涨后下降:回落 回跌

☚ 价格高低   物价上涨 ☛
市平

市平

汉末对市场商品价格的控制制度。《汉书·食货志》:“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价),各自用为其市平,毋拘它所。”即官府在每季度的第二个月,根据商品的不同质量,分别定出上中下三等价格,称为“市平”。

☚ 市籍   榷酒 ☛
市平

市平

“官平”的对称。中国旧时民间授受银两通用的衡量标准。清朝各地所用的“平”种类极多,如北京即有公砝平、市平和京平,后来逐渐统一于一种,即京公砝平。其他地区如天津、上海等地使用公砝平,汉口、贵阳等地通用公估平,钱业间相互往来用钱平,广东地区使用司马平等。以上四种平是运用范围较广的平。

☚ 伦敦大条   司马平 ☛
市平

市平

王莽时诸司市制定的价格标准。诸司市以一年各季第二个月的物价为基础,订出物价的上、中、下三等标准,作为各自的“市平”,以为价格管理的依据。物价超过“市平”,仍按“市平”出售;低于“市平”,听民自相买卖,以防止民间贮积物资,待贵而卖。众民买卖五谷、布、帛、丝、绵等货物, 因供过于求一时滞销者, 由五均官核实后, 官府按本价收购, 以免卖者折本。“市平”之制有助于抑制商贾囤积居奇, 但亦为官府收贱卖贵, 从中取利, 开了方便之门。参见“五均六筦”。

☚ 五均六筦   母钱 ☛
市平

市平

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王莽新朝时在各五均市规定的标准价格。商品按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以每季第二个月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规定三个标准价格,称为“市平”。又规定,商品的市场价格超过市平,仍按市平出售;低于市平,则任其自由买卖。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因供过于求而不能售出时,由官府按原价收购。表面上要使价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能按期调整,实际是通过低价格管制从中取利,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另一种是“官平”的对称。旧中国民间授受银两所通用的衡量标准。各地不同,种类繁多,如天津、上海等地通用的公砝平,汉口、贵阳通用的公估平,钱业间相互往来通用的钱平,广东的司马平等。

☚ 官平   库平 ☛
市平

市平

西汉王莽时期所评定的市场标准价格。是王莽改革中,为加强市场消费品的价格管理,由国家管理市场的五均官根据市场情况所评定。其主要措施是: (1) 按五均法规定,城市五均官要在每季度的第二月,把投放市场的货物分上、中、下三等评定标准价格,称为 “市平”。(2) 当市面货多滞销,价格低于市平,国家则以平价买进; 当市面货少,商品供不应求,物价高于市平,官府以平价卖出。(3) 如果市场不存在商品积压和奇缺,物价在市平以下,则听民自由交易。标准价格定期进行调整,各城市按本地具体情况自行确定,不强求一律。市平是对西汉平准法有关物价管理内容的进一步充实与具体化。如切实推行,有助于防止物价暴涨暴落,有利于保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 常平仓   五均六筦 ☛

市平

❶王莽新朝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都市规定的商品标准价格。由官府把商品按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以每季度第二个月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规定上、中、下三种标准价格,称为“市平”。又规定:商品的市场价格超过“市平”,仍按市平出售;抵于市平,任其自由买卖;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因供过于求不能售出,由官府按原价收购。表面上“市平”制度能按期调整价格,使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实际是通过低价格管制从中取利,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❷“官平”的对称。旧中国民间交易授受银两所通用的衡量标准。各地种类多有不同。如北京、天津的公砝平,汉口、贵阳的估平,广东的司马平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