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巴黎圣母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

古迹名。又译巴黎圣母大堂。中国清朝(近代)史籍称那欧他达木礼拜堂。在今法国巴黎古城中心,塞纳河中的斯德岛上。始建于公元1163年,主体部分于1245年完工,1345年全部建成。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在建筑史上被誉为“仿佛是由巨大石头组成的交响乐”。由3座殿堂组成,全长130米,宽48米,中部堂顶高35米,一对钟楼高68米。堂内藏有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 雨 果

雨 果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身边的几个截然不同的追慕者的刻画,揭示了美丑、善恶在人性中的乖张分裂。外表丑陋的卡西莫多却心灵美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险恶狡诈。作品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手法,以及对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巴黎市民生活的生动反映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这一天既是主显节,又是愚人节,全巴黎的人从早到晚,都沉浸在狂欢的气氛中。格雷弗广场上人山人海,他们选中的“愚人之王”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卡西莫多奇丑无比,他的左眼上长着猪鬃似的红眉毛,右眼是一个大肉瘤,马蹄形嘴里布满参差不齐的牙齿。他脸上那种不可名状的奇特表情,使人们不得不认为选他做“愚人之王”再合适不过。卡西莫多是在16年前,复活节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清晨,被遗弃在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被副主教克洛德·佛罗洛收养。卡西莫多一直把克洛德当作亲人,感恩戴德、惟命是从。克洛德终年蜇居斗室,过着禁欲生活,在公众面前永远以一副令人望而生畏的冷漠神情出现。他也来到广场,看到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惊人的美貌与狂放的舞姿,从此以后他总是心神不安。爱斯梅拉尔达激起克洛德沉睡多年的欲望,他像一头挣断锁链的野兽,几乎失去理智。克洛德明明知道这种感情的后果不堪设想,但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的身影总是在他眼前晃动。他觉得或者得到她,或者处死她,反正他不愿让她落入别人怀抱。

爱斯梅拉尔达

于是,克洛德指使卡西莫多在愚人节夜阑人静之时,一道去把爱斯梅拉尔达抢到圣母院来。就在爱斯梅拉尔达牵着小羊儿,行进在巴黎的街巷中,卡西莫多和克洛德上前把她架走。恰好此时,穷诗人甘果瓦听见呼救,便不顾一切冲上前去。他也是在广场看到爱斯梅拉尔达之后被她天仙般容貌所迷恋,在无所事事之际,便跟踪这位迷人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尔达发现他,根本不屑一顾。不料就在此时遇上不测,在甘果瓦的拼命追赶下,那两人丢下了爱斯梅拉尔达。甘果瓦借着街灯看清其中一个正是敲钟人卡西莫多,另一黑衣人却溜走了。就在甘果瓦和爱斯梅拉尔达大声呼叫的时候,国王侍卫长费比斯手提宝剑骑马赶到,身后跟着弓箭手。卡西莫多被团团围住,他的同伙已经逃脱,没有人看清他是谁。侍卫长费比斯把爱斯梅拉尔达抱到马上,爱斯梅拉尔达似乎很感动,也好像十分欣赏费比斯的军人英姿,他们亲热地攀谈起来,就在费比斯想趁机亲吻她的时候,爱斯梅拉尔达溜下马背,敏捷地逃走。

穷诗人甘果瓦营救爱斯梅拉尔达时被摔晕,醒来之后已经被一个瘸子带进乞丐王国。丐王克罗班认为甘果瓦擅闯乞丐王国,按着他们的法律要处死他,不过乞丐王国中如果有女性愿意同甘果瓦结为夫妻,那么可以免除甘果瓦死刑,并将他吸纳进王国。危急之时,刚刚从费比斯那里逃回来的爱斯梅拉尔达,毅然站出来,表示愿意同甘果瓦成亲,这样就保全了甘果瓦的性命。甘果瓦兴奋不已,做梦也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好事。可惜爱斯梅拉尔达与甘果瓦约定,虽然成了家,但是不许甘果瓦碰她。甘果瓦迷惑不解,十分为难。后来他得知爱斯梅拉尔达从小失去父母,她一直在苦苦找寻。她的脖子上戴着一个符咒,据说这符咒可以帮她找到亲生父母。但是爱斯梅拉尔达如果不守妇道、失去贞节,那么这符咒法力也就随之丧失。为此,爱斯梅拉尔达不敢轻易失去贞节。甘果瓦明白事情的原委之后,对爱斯梅拉尔达表示体谅和敬重。

再说卡西莫多,落入侍卫长费比斯的手中,自然无法逃脱酷刑责罚。耳聋的检查官审问同样是个聋子的卡西莫多,他们之间答非所问、各说各话,旁听者忍俊不已、捧腹大笑,检查官恼羞成怒,于是加倍惩罚卡西莫多,并在广场示众。卡西莫多经过一个小时的折磨,一动不动,仿佛就要死去。他闭上惟一的一只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口。而克洛德经过广场,像逃避瘟疫似地急忙走开,面对卡西莫多的惨状漠然置之,根本不打算做任何事来减轻对卡西莫多的处罚。卡西莫多恰好看到克洛德头也不回地走过,起先抱有的希望彻底破灭,他的精神崩溃了,悔恨之情油然而起,感到极为痛苦和悲伤,好像被人从高空抛下。刽子手不断地鞭笞卡西莫多,直到他昏死过去。卡西莫多苏醒之后,挣扎着大声呼喊:“水! 我要喝水。”可怜的卡西莫多得不到一个人的同情,围观者以各种方法戏侮他,用嘲讽的言语刺激他,拿石块砸他伤痕累累的身体。此时,人群中走出一位牵着山羊、拿着小鼓的女郎。卡西莫多睁开惟一的眼睛看去,知道这就是昨晚克洛德指使他抢的那个姑娘。爱斯梅拉尔达迈上石阶,什么话也不说,从胸衣里掏出一个水葫芦。她拔下盖子,把葫芦口凑近卡西莫多干裂出血的嘴唇。卡西莫多如饮甘泉,心里万分感激,并羞愧难当。人们看见卡西莫多那干枯的眼眶里,滚出来一大颗泪珠,并慢慢地沿着那难看的、长久失望的脸颊滚落下来。这是卡西莫多有生以来第一次流出饱含人间温情的眼泪。

春回大地,暖融融的阳光洒在格雷弗广场和巴黎圣母院。爱斯梅拉尔达仍旧牵着她的小羊,在广场跳舞献艺。有一天,甘果瓦告诉克洛德,他和爱斯梅拉尔达成亲后从未碰过她,她还是个处女。克洛德为此暗自庆幸,可是他弟弟又让他得知爱斯梅拉尔达曾与国王侍卫长费比斯幽会,这使得他妒火中烧。于是他开始监视费比斯的行动。当他知道费比斯将在一天夜晚与爱斯梅拉尔达在小旅馆幽会的消息后,便乔装改扮、变换模样。他跟踪费比斯来到这家旅馆,悄悄地藏在隔壁暗室中,窥视爱斯梅拉尔达与费比斯幽会的情景。费比斯已有未婚妻,他与爱斯梅拉尔达幽会,纯属轻薄游戏,根本谈不上什么责任与感情。他一见到爱斯梅拉尔达就企图占有她,爱斯梅拉尔达以为他是一片真情,于是不顾脖子上挂着的符咒忌讳,投入费比斯怀抱。就在爱斯梅拉尔达她即将满足费比斯非分要求时,躲在隔壁的克洛德妒火喷射、痛苦难耐,他窜出暗室,用锋利的匕首朝正与爱斯梅拉尔达亲热的费比斯刺去,然后跳窗逃走。爱斯梅拉尔达被眼前突然发生的景象吓呆了。尽管费比斯没有丧命,但是爱斯梅拉尔达因此而被捕。法庭一口咬定费比斯是爱斯梅拉尔达伤害的,而且克洛德也早向法庭控告她是会施魔术的女巫。爱斯梅拉尔达无法忍受严刑拷打,只得屈招是自己用巫术谋害费比斯。这样,爱斯梅拉尔达则被判处绞刑。

行刑前夜,克洛德来到关押爱斯梅拉尔达的牢房。他跪在爱斯梅拉尔达面前,坦白自己是刺杀费比斯的凶手,他向爱斯梅拉尔达诉说他是如何地爱她以及为此忍受的巨大痛苦。克洛德对爱斯梅拉尔达说,如果她同意,他打算带她逃出巴黎。爱斯梅拉尔达得知事实真相后,对面前这人面兽心的副主教极为厌恶和痛恨,她破口大骂克洛德,并把他狠狠地推出门外。

次日,爱斯梅拉尔达被押上设在圣母院教堂前的绞架。克洛德在一种悔恨、绝望的感情支配下,一个人跑到巴黎郊外,像一条发了疯的狗乱跑乱闯。与此同时,卡西莫多只身一人,像头凶猛的狮子冲进法场,把爱斯梅拉尔达从绞架前劫了出来。当莫名其妙、昏头转向的法官和刽子手们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力大如牛的卡西莫多已经把爱斯梅拉尔达抱进了圣母院。按当时的宗教法规,圣母院作为神圣之地不受世俗法律的管束,这样圣母院就成了爱斯梅拉尔达当时理想而合法的避难所。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尔达怀有无限的感激和纯真的爱慕之情,他甘愿为她赴汤蹈火,所以在爱斯梅拉尔达被送上绞架的时候,他冒死相救。爱斯梅拉尔达进入圣母院避难,卡西莫多自然成了她的保护人和朋友,同时也是她忠诚而恭顺的奴仆。卡西莫多他对爱斯梅拉尔达的虔诚胜过圣母,他保护爱斯梅拉尔达胜过保护自己。克洛德几次想强占爱斯梅拉尔达,都因为有卡西莫多的保护而未能得逞。

爱斯梅拉尔达自那夜以来,对费比斯一直放心不下,她日夜惦念着他。卡西莫多看出这一切,他为了抚平爱斯梅拉尔达感情上的创伤,就四处去找已经伤愈的费比斯,恳求他无论如何也要去见见爱斯梅拉尔达。谁料费比斯这个花花公子早把爱斯梅拉尔达忘到脑后,他根本不听不进卡西莫多的哀告,扬鞭策马而去。

圣母院亦非安全之地,很快宗教法庭宣布教堂圣地不容女巫亵渎,将取消爱斯梅拉尔达的避难权,并进入教堂把她捉拿归案。为营救姐妹,乞丐王国的人们在克罗班的率领下,当夜前来攻打巴黎圣母院。不明真相的卡西莫多以为乞丐们是来抢夺爱斯梅拉尔达,他找出教堂中一切可以当作武器的东西,全力阻挡乞丐们闯入教堂。混战之际,用黑衣遮住面容的克洛德让甘果瓦出面劝说,他打算悄悄地带着爱斯梅拉尔达从后门渡河逃走。躲在巴士底城堡中的国王路易十一起先以为平民暴乱是针对巴黎的法院执事,不仅泰然处之,而且幸灾乐祸。当路易十一得知乞丐们攻打的是巴黎圣母院时,立即下令派兵镇压。流浪汉、乞丐们腹背受敌,圣母院门前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卑鄙无耻的克洛德把爱斯梅拉尔达带到格雷弗广场上的绞架前,胁迫爱斯梅拉尔达在他与绞架之间作个选择,但是这位坚贞的吉普赛女郎宁死不肯屈服于克洛德的淫威之下。克洛德气急败坏,把她暂时交给隐居在广场旁的一个女隐士看管,自己去叫官兵。这位女隐士因自己女儿在16年前被吉普赛人用一个畸形儿偷换,于是对所有的吉普赛人都怀有切齿之恨,为此她经常咒骂前来卖艺的爱斯梅拉尔达。可是此时此刻,她突然发觉这个被她抓在手中,即将被处死的吉普赛女郎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儿。然而克洛德带领官兵赶来,母女重逢的激动立刻就要成为诀别的哀恸。女隐士竭力抢救刚刚相认的女儿,可是被刽子手一脚踢开,头部触石身亡。

克洛德回到教堂顶楼上,当他亲眼看到绞索套住爱斯梅拉尔达的脖子时,发出一阵狰狞的狂笑。这时,绝望的卡西莫多看清了克洛德的野兽真相,愤怒地把克洛德从高高的顶楼推了下去。在克洛德摔死的第二天,敲钟人卡西莫多也不见了踪影。过了两年,人们在蒙孚贡坟窟里发现了两具奇怪地连在一起的尸骨。一具显然是个畸形的男子,他紧紧地搂抱着另一具女性的尸骨。从这两具尸骨的姿势上看,死者生前至死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试图把他们分开时,尸骨却化为粉尘。

《巴黎圣母院》

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31年。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道貌岸然的修道院副院长克罗德·佛罗洛看上了美丽的吉卜赛卖艺女郎爱斯梅拉尔达,指使对他唯命是从的外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撞钟人伽西莫多去把姑娘抢来,情节由此展开。最后爱斯梅拉尔达在绞刑和克罗德之间选择了死。明白了一切的伽西莫多愤怒地把克罗德从顶楼推下摔死后,自己也随爱斯梅拉尔达而去。美丑善恶同归于尽。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早期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作品,位于巴黎中心塞纳河的岛上,建于1163年—1250年,教堂平面宽47m,深125m,可容纳近万人举行宗教仪式,教堂中厅高28m,采用哥特式建筑独有的尖券式屋顶,支撑在二排巨大的柱墩上,中厅两旁侧厅高约9m,上面升起飞扶壁以平衡中厅券式屋顶的侧向推力,内部空间和外部形式都有着一种高耸飞升的感觉。教堂大厅正面入口处有 一对高60余米的塔楼,之间饰以水平面腰檐联系,底部有三个巨大的尖券式门洞,中部和上部装饰以尖券式窗洞和券廊,中央巨大的玫瑰窗直径13m,雕刻精巧华丽。大厅中心矗立的尖塔高90m,巨大的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巴黎圣母院

☚ 佛罗伦萨大教堂   神圣家族教堂 ☛

巴黎圣母院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小岛上,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始建于1163年,历经150多年才建成。建筑占地5500平方米,纵深130米,宽48米。南北两塔高69米,南塔上有座重达13吨的时钟。正面3重拱门,门上立着犹太和以色列的28位国王的全身像。大殿堂可容纳9000人。内外装饰着精美的雕刻和雕像。参见“艺术”中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长篇小说。雨果作。1831年发表。通过吉卜赛女郎爱斯梅哈尔达被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诬陷迫害致死的悲惨故事,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僧侣的虚伪和封建贵族的残忍;歌颂了爱斯梅哈尔达的人性美和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加西莫多的灵魂美。情节紧张复杂,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了典型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巴黎圣母院

法国巴黎著名的天主教堂。1163年兴建,1235年完成。正面一对塔楼高约60米。是欧洲早期哥特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参见“旅游学”中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法国巴黎著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驰名世界。座落在塞纳河中的城岛上。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动工兴建,1345年建成。内部大厅6240平方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可容9,000人进行宗教活动。大厅正中央安放着玉石雕成的圣母像。祭坛、回廊、墙壁、门窗均以绘画雕刻装饰。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曾于19世纪中叶历时20年重加修建,于1864年重新开放。巴黎圣母院整个建筑用石头砌成,所有屋顶、塔楼、扶壁顶端都用尖塔作装饰。这种建筑对以后欧美所建哥特式建筑有重大影响。院内藏有13-17世纪的许多艺术珍品。

☚ 巴黎市政厅   巴士拉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位于法国巴黎,建于1163—1250年,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奇特建筑的佳作。教堂平面深约125米,宽约47米,中厅很高,是侧廊的三倍半。这种尺度的空间具有极为强烈的宗教情感。教堂内部拱券尖峭,骨架券从柱头上散射出来,粗壮的圆柱形成了刚劲有力垂直线条,处处筋骨嶙峋,几乎没有墙画,类似于框架结构的所有部件裸露得淋漓尽致,使整个室内空间产生一种峻峭清冷,腾空而起的向上动势,从而渲染了教会那种纯洁的精神生活的说教。使用独立的飞券在教堂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以支承中厅拱顶的侧向推力,这也是巴黎圣母院最先取得的一项结构体系改革的新成就。教堂的正立面从上至下分三层,设透视门三层,中间最大的一座与教堂最高的尖塔形成有力的均衡,中层两侧各有券门一对,中央是象征着天堂,雕刻得玲珑剔透的纹形大圆窗。上层为对称的两座塔楼。这三层之间由两道以尖券组成的水平箍带作为过渡联结,从而奠定了法国哥特式教堂正立面的基本形式。教堂四周的扶壁、墙垣和塔都垂直向上的,其端部大都是锋利的,直刺苍圣穹的小尖顶。所有的拱券,门上的小花板壁的墙脊和一切建筑细部的上端都是尖的。因此,整个教堂似乎藏着一种向上的冲劲,随时都有可能升腾而起,直刺青天。法国19世纪伟大的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 《巴黎圣母院》 中对这座最出色的教堂作出了一番脍炙人口的描绘: “这个可敬的建筑物的每一个面,每一块石头,都不仅是我们国家历史的一页,并且也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它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由石头组成的交响乐。”

☚ 卢浮宫   巴黎大凯旋门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发表于1831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者——雨果的第一部具有重大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 是在法国 “七月革命”的炮火硝烟中创作出来的。在出版商戈斯兰的一再催稿下,雨果于1830年8月开始 《巴黎圣母院》 的创作。他买了一瓶墨水和一件厚厚的粗毛大衣,用大衣把自己从头到脚裹了起来,又把外衣全部锁了起来,以打消出门的念头,专心写作。经过一个秋季和冬季的艰苦而狂热的工作,1831年1月14日,《巴黎圣母院》 这部天才的杰作就脱稿了。十分凑巧的是,当雨果写完小说的最后一行时,那瓶墨水也已涓滴不剩了。因此,雨果曾一度想将小说更名为 “一瓶墨水的内涵”。
《巴黎圣母院》 是以15世纪末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社会为背景。小说情节开展的时间是1483年1月6日,这是巴黎人庆祝主显节和愚人节的传统节日。全巴黎人,上至官僚和贵族,下至小偷和乞丐纷纷拥挤在街头。作家甘果瓦的圣迹剧受人冷落,而美貌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的表演却吸引了许多人,包括身穿黑袍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克洛德的养子,先天残废的伽西莫多则以其奇丑无比的容貌当选为 “愚人王”。甘果瓦因为好奇尾随爱斯梅拉达,夜幕中有人欲劫持姑娘,甘果瓦呼救被摔昏。国王近卫队的弓箭队长弗比斯闻声赶来,救了姑娘,爱斯梅拉达对这个漂亮的花花公子一见钟情。倒霉的甘果瓦误入巴黎圣迹区,按规矩,误入者若不能与圈内人成婚便要被绞死。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为救他而作了他名义上的妻子。
弗比斯和爱斯梅拉达私定约会,跟踪而至的克洛德在窥见姑娘即将委身于弗比斯时,受嫉妒和欲望的驱使刺了弗比斯一刀。吓昏后苏醒过来的姑娘在酷刑下承认杀了弗比斯而被判绞刑。克洛德到监牢要她在死和他两者之间选择,爱斯梅拉达拒绝了克洛德。在被押往刑场的途中,姑娘被伽西莫多抢入圣母院——不受法律约束、卫兵不得擅入的避难所。自从伽西莫多受克洛德指使抢劫爱斯梅拉达而被抓受刑,姑娘却不计前嫌给他喂水后,他便在内心深处对她产生了敬爱之情。
克洛德在夜闯爱斯梅拉达房间而被伽西莫多阻拦后,设计让甘果瓦通知流浪汉来攻打圣母院以救出爱斯梅拉达。他则趁伽西莫多守卫圣母院时将姑娘骗走。在格雷沃广场,再次遭到拒绝的副主教把姑娘交给了对流浪艺人恨之入骨的老妇人,谁料她们竟是母女。藏身小屋的姑娘本已躲过卫兵的搜索,却因忘情地叫喊弗比斯而暴露了自己。
伽西莫多登上钟楼,看见心爱的姑娘被送上绞架,而观看的克洛德脸上竟露出魔鬼般的笑,伽西莫多愤怒地将他从钟楼上推了下去。
小说结尾交待说: 几年以后,人们在隼山的地窖里发现两具尸骨,一具可以看出是受了绞刑,一具是畸形,当人们试图将其分开时,它们一起化作了灰尘。
《巴黎圣母院》 这部小说,选择了最合适的开展情节的基地——巴黎圣母院。它无论是对基督信仰的历史精神遗迹的再现,或对歪曲、叛卖这种信仰的政权、教权势力的批判,都是最适合展开故事情节的舞台。顾名思义,圣母是圣女玛丽亚的形象,是救世主耶稣的母亲,她的地位仅次于上帝。圣母院就是教徒崇拜玛丽亚的神圣之地。雨果笔下的故事,便是从这里发端,又在这里结束。这就更有助于深刻地揭露教会的伪善、邪恶和冷酷,更有力地控诉封建专制主义的野蛮和残暴,以突出小说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

☚ 基督山伯爵   悲惨世界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位于法国巴黎,建于1163—1250年,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奇特建筑的佳作。教堂平面深约125米,宽约47米,中厅很高,是侧廊的三倍半。这种尺度的空间具有极为强烈的宗教情感。教堂内部拱券尖峭,骨架券从柱头上散射出来,粗壮的圆柱形成了刚劲有力的垂直线条,处处筋骨嶙峋,几乎没有墙面,类似于框架结构的所有部件裸露得淋漓尽致,使整个室内空间产生一种峻峭清冷,腾空而起的向上动势,从而渲染了教会那种纯洁的精神生活的说教。使用独立的飞券在教堂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以支撑中厅拱顶的侧向推力,这也是巴黎圣母院最先取得的一项结构体系改革的新成就。教堂的正立面从上至下分三层,设透视门三层,中间最大的一座与教堂最高的尖塔形成有力的均衡,中层两侧各有券门一对,中央是象征着天堂,雕刻得玲珑剔透的纹形大圆窗。上层为对称的两座塔楼。这三层之间由两道以尖券组成的水平箍带作为过渡联结,从而奠定了法国哥特式教堂正立面的基本形式。教堂四周的扶壁、墙垣和塔都是垂直向上的,其端部大都是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所有的拱券,门上的小花板壁的墙脊和一切建筑细部的上端都是尖的。因此,整个教堂似乎藏着一种向上的冲劲,随时都有可能升腾而起,直刺青天。法国19世纪伟大的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 《巴黎圣母院》中对这座最出色的教堂作出了一番脍炙人口的描绘: “这个可敬的建筑物的每一个面,每一块石头,都不仅是我们国家历史的一页,并且也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它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由石头组成的交响乐。”

☚ 卢浮宫   巴黎大凯旋门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世界著名的法国天主教堂。位于巴黎塞纳河城岛东端。1163年,在传为9世纪中叶的一座主教座堂遗址上开始修建,1345年最后完工。以后几个世纪,屡遭战火,多次毁坏。1844年再修,1864年重新开放。为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整个建筑为石头砌成,所有屋顶、塔楼、扶壁的顶端都用尖塔做装饰、拱顶轻、空间大,被形容为“巨大石头的交响乐”。圣母院正面是长方形,由上而下分3层。底层为三个桃形门,左为“圣母门”,中门为“最后的审判”,右为“圣安娜门”。绕门洞的是表现圣经故事的浮雕。门洞之上排列着传说中耶稣先祖28任帝王雕像。中层中间为圆形巨大花窗,直径约10米,称玫瑰窗。圣母院正门入内是长方形大教堂,顶部尖塔加细长十字架高90米。堂内大厅,长130米,宽50米。祭坛中央供着天使与圣女围绕着殉难后的耶稣大理石雕塑。回廊、墙壁、门窗布满雕塑、绘画,内容均取材《圣经》。几百年来,圣母院一直是法国宗教、政治和民众生活重大事件和典礼仪式的重要场所。

☚ 圣索菲亚大教堂   克里姆林宫教堂群 ☛

巴黎圣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