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巴枯宁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巴枯宁主义以巴枯宁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思潮。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宣扬个人绝对自由和一切阶级绝对平等,反对任何权威和国家,认为国家是现代社会的罪恶,是扼杀自由、反人性的。反对工人进行的政治斗争,主张通过少数人的密谋一举消灭国家,代之以没有权威的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以废除继承权作为社会革命的起点,达到各阶级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平等。曾流行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 巴枯宁主义 巴枯宁主义以巴枯宁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思想。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巴枯宁建立了秘密政治团体“国际兄弟同盟”,在为其起草的章程和纲领中,第一次系统地说明了自己的无政府观点。接着发表了一系列小册子,进行补充和申述,形成了一整套无政府主义思想。巴枯宁主义的核心是要求个人绝对自由,即所谓“充分的和无条件的”自由,鼓吹“无政府状态”,无条件地反对任何权威和国家,主张把废除继承权作为社会革命起点。因为继承权是造成一切社会和政治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废除继承权可以达到各阶级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平等。他认为,既然国家是主要的祸害,因此工人阶级就应当完全放弃一切政治活动,拒绝参加选举。巴枯宁主义的出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反动。它否认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否定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它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陷于破产的城乡小资产阶级的绝望情绪,具有疯狂性和冒险性,给工人运动带来了危害。 ☚ 文化大革命 平反冤假错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