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巴戟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巴戟丸

❶《圣济总录》卷五十三方。巴戟天一两半,桑螵蛸(切破麸炒,令麸黑色为度)、肉苁蓉、山芋、炮附子、续断、干地黄(木臼内捣)各一两,鹿茸(酥炙)、龙骨、菟丝子(酒浸,另捣)、五味子、远志、杜仲、石斛、山茱萸、桂枝各三分。为末,与另捣者相和,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下,日三次。治胞痹脐腹痛,小水不利。
❷《医学发明》卷九方。五味子、巴戟天(去心)、肉苁蓉、人参、菟丝子、熟地黄、覆盆子、白术、炒益智仁、骨碎补、龙骨、茴香、牡蛎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食前米饮送下。治肝肾俱虚,遗精盗汗,面色白而不泽者。

巴戟丸 《圣惠方》卷二十六

【组方药物】 巴戟30克 天门冬45克(去心,焙) 五味子22.5克 肉苁蓉30克(酒浸,刮去粗皮,炙干) 柏子仁 牛膝各22.5克(去苗) 菟丝子30克(酒浸1宿,焙干,另研为末) 远志(去心) 石斛(去根,锉) 薯蓣 防风(去芦头) 白茯苓 人参各22.5克 熟干地黄30克 覆盆子 石龙芮 萆薢(锉) 五加皮各22.5克 天雄30克(炮裂,去皮、脐) 续断 石南 杜仲各22.5克(去粗皮,炙令微黄,锉) 沉香30克 蛇床子22.5克
【制剂用法】 上药24味,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5、7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下。
【主要功效】 补肾强筋,祛风除痹。
【适应病证】 肾劳,腰脚酸痛,肢节苦痛,目暗䀮䀮,心中恍惚,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得味,恒多不乐,常用恚怒,心腹胀满,四体痹痛,多吐酸水,小腹冷痛,尿有余沥,大便不利。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鲤鱼。


巴戟丸 《圣惠方》卷九十八

【组方药物】 巴戟 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 石斛(去根,锉) 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黄) 附子各30克(炮裂,去皮、脐) 薯蓣 牛膝(去苗) 桂心 山茱萸 泽泻 远志各22.5克(去心) 熟干地黄 菟丝子各30克(酒浸3日,曝干,另捣为末) 黄芪(锉) 人参 槟榔 木香 牡丹 仙灵脾 蛇床子 续断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白茯苓 覆盆子各22.5克
【制剂用法】 上药24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时以盐汤或温酒送下20丸,渐加至30丸。
【适应病证】 肾脏虚寒,腰膝酸痛,阳痿尿频,不能饮食,面色无华,筋骨萎弱,起坐无力,膀胱虚冷,脐腹胀急。


巴戟丸 《和剂局方》卷五

【组方药物】 良姜180克 紫金藤500克 巴戟天90克 青盐60克 肉桂(去粗皮) 吴茱萸各120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为末,酒湖为丸。每服20丸,暖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1服。
【适应病证】 元气虚惫,面目黧黑,口干舌涩,梦寐虚惊,眼流冷泪,耳作蝉鸣,腰胯沉重,百节酸痛,项筋紧急,背胛劳倦,阴虚盗汗,四肢无力。妇女子宫久冷,月脉不调,赤白带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