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巴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巴人

忆巴人
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战士王任叔同志追悼
会在京举行
金 丁光明日报1979年5月20日
人民日报1979年6月28日
怀巴人同志
一篇不合规格的祭文(文艺回忆录)
怀任叔同志
王任叔编《自由谈》始末
缅怀王任叔同志
李乔
蒋天佐
庄启东
直笔
劳荣
文艺报1979年3期
人民日报1982年10月18日
人物1980年1期
战地1980年2期
新港1980年2期,新华月报1980年5期,
中国出版年鉴(1981)第329页

巴人之死谷斯范文汇增刊1980年6期,新华月报1980年
12期
旅广手记(1-2)
王任叔和初版《鲁迅全集》
关于任叔
我的爸爸巴人——纪念父亲逝世十周年
怀念我的爸爸巴人
关于父亲的笔名——巴人
一位尊敬的战友——纪念巴人逝世十周年
王任叔(1901-1972)
“孤岛”上的一杆红旗——记抗战前期的王任叔
巴人和大堰乡
巴人与剡社及《新奉化》
巴人战时年表
王任叔传略
梦的追求——忆任叔
王任叔(巴人)传略
王任叔
巴人
逝世人物:王任叔(1901-1972)
出版界逝世人物志:王任叔(1901-1972)
巴人
南溪
唐弢
王克平
王克平
王克平
楼适夷
关志昌
陈福康
王欣荣
陈国恩
王欣荣
王欣荣
周而复
王克平
王欣荣 王克平
林曼叔等
新文学史料1981年2、3期
工人创作1981年5期
人物1981年5期
当代1982年4期
西湖1982年7期
北疆1983年1期
北疆1983年1期
*传记文学1984年45卷3期
抗战文艺研究1984年4期
东海1984年4期
宁波师院学报1985年1期
抗战文艺研究1985年1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5年2期
晋阳学刊1985年4期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1卷第313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辑第25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0)第128页
中国出版年鉴(1982)第112页
王任叔
王任叔
新闻界名人介绍:王任叔(1901-1972)
李立明
阿英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25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10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685页
王任叔
搓草绳的巴人
王任叔
王任叔(巴人)同志传略
王任叔
鲁迅与王任叔
关于巴人
余拯
张又君
黄俊东
周士非缩写
魏 桥等
马蹄疾
文坛史料第191页
作家剪影第198页
*现代中国作家剪影第209页
奉化文史资料第2辑第65页
浙江人物简志(下)第282页
*鲁迅与浙江作家第161页
*遵命集第112页

巴人

迟到的纪念与思考——关于巴人唐 弢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317页

关于“巴人”巴人文汇报1956年11月19日,遵命集第115
巴人对鲁迅杂文研究的贡献
纪念王任叔同志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王任叔已不编《译报》副刊
《大家谈》
陈福康
陆诒
南溪
文学报1986年10月16日
解放日报1991年10月16日
新文学史料1981年1期
巴人及其自叙传性质的文艺作品《冲突》
从棉兰到蒂加笃罗
巴人与《莽秀才造反记》
巴人生平著作系年(1、2)
王任叔别名笔名考录
郁达夫与王任叔
日记(1964年1月1日—1月31日)
信件(1969年11月—1970年1月)
人们不会忘了你的,任叔同志!
大堰童年——《巴人传》之首章
巴人与印度尼西亚历史研究
巴人同志指导我学习创作
王任叔在新加坡报刊作品目录(初稿)
王任叔著译书目
自传
论巴人对中国现代杂文运动的贡献
论巴人的文艺思想
王欣荣
巴人
江达飞
袁少杰
王欣荣
钱英才
王任叔
王任叔
庄启东
戴光中
周南京
浩然
陈子善
工克平编
王任叔
陈福康
吴中杰
宁波师专学报1983年2期
百花洲1983年4期
东海1984年9期
丹东师专学报1986年2、4期
杭州师院学报1986年2期
杭州师院学报1986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3期
宁波师院学报1986年3期
宁波师院学报1986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3期
宁波师院学报1986年3期
宁波师院学报1986年3期,复旦学报1986
年5期
怀念回忆与崇仰——为纪念王任叔同志诞生八
十五周年而作
许杰新文学史料1986年3期
革命一生,著作等身——王任叔生平著作述略
难忘的一面——忆王任叔同志
悼念·回忆与崇仰——为纪念王任叔同志诞生
八十五周年而作
李军等
丁景唐
许杰
宁波师院学报1986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3期
宁波师院学报1986年3期
光耀坎坷的人生之路——怀念我的父亲巴人
青年王任叔的诗人之路
以血代墨,死而后已——巴人学术讨论会发言
摘记
王克平
王欣荣
丹东师专学报1986年4期
社会科学(上海)1986年10期
丹东师专学报1987年1期
王任叔生平著作述略
王任叔编辑生涯述评
怀念任叔同志
“左联”十年时期的王任叔
巴人在中国新文学史、文化史上的贡献和历史
地位(上中下)
李军等
王欣荣
王士菁
陈梦熊
出版史料1987年3期
出版史料1987年3期
出版史料1987年3期
西北师院学报1987年3期
丹东师专学报1987年3期
巴人及其文学理论专著——论《文学读本》在现
代文艺理论教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毛微昭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3期
王任叔的编辑生涯
巴人最后的日子
郑振铎与王任叔
王任叔与左联
巴人与“鲁迅风”争论
怀念巴人同志
巴人研究
王克平
丁凡
王克平
陈福康
卢豫冬
林克胜
全国巴人学术讨论
会选编
丹东师专学报1988年3期
名人传记1989年1期
文艺界通讯、新闻学史料1989年4期
丹东师专学报1990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2年1期
上海书店1993年版
著名作家巴人《迟到的怀念与思考——关于巴
人》出版
李方诗等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1)第64页
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巴人(1901—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53页

1972)  
关于任叔
怀巴人同志
唐 弢
李 乔
生命册(上)第200页
泪雨集(乙集)第362页

巴人bā rén

三巴之人,杜甫《喜雨》:巴人困军须,恸哭厚土热,杜甫《去秋行》: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行。


巴人bā rén

见“阳春白雪”。骆宾王《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杨巨源《早朝》: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孟浩然《和张明府登鹿门作》: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巴人

古代楚國民間曲名。馬融《長笛賦》:“中取度於《白雪》、《淥水》,下采制於《延露》、《巴人》。”

巴人

 【出典】 见“曲高和寡”条。
 【释义】 《巴人》被古人视为较粗俗的歌曲,唐诗中用以谦指自己的诗作粗陋,有时也用以谦指作者本人。
 【例句】 ①襄城非牧竖,楚国有巴人。(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611)这里借以自谦其诗低俗。②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骆宾王《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陀山寺》856)这里以“巴人”谦指自己诗篇不够高雅。③巴曲谁堪听,秦台自有情。(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1555)这里以“巴曲”自喻为不堪赏识之材。④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孟浩然《和张明府登鹿门作》1632)这里以“巴里”谦指自己的作品。⑤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孟浩然《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1645)这里变化“巴人”和者数千之意,感叹知音稀少。⑥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李白《古风》其二十一1674)这里说俗歌和者众多,借以反衬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⑦定笑巴歌拙,还参丽曲余。(钱起《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2666)这里用巴歌谦指自己的酬和之作。⑧是夜巴歌应金石,岂殊萤影对清光。(卢纶《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3184)作者作诗酬和,称巴歌以自谦。⑨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权德舆《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墅即事书情奉献兼呈李裴相公》3612)这里用巴人谦指自己的酬和之作,意谓粗鄙之曲岂敢称和。⑩欲和关山意,巴歌调更哀。(温会《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3693)这里用巴歌谦指自己的和诗。(11)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杨巨源《早朝》3723)这里用巴曲谦指自己的作品。(12)兴逸何妨寻剡客,唱高还肯寄巴人。(杨巨源《奉酬端公春雪见寄》3729)这里将对方的《春雪》诗暗切“阳春”,用“巴人”转指粗鄙的人,用以自谦。(13)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李商隐《喜雪》6232)这里以“和曲惭巴”隐含“阳春白雪”,借以咏雪。(14)掷笔落郢曲,巴人不能酬。(李群玉《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6578)这里以“巴人”代称自己的诗,意在反衬张员外诗作之高妙。(15)铮𫔧闻郢唱,次第发巴音。(韦庄《三用韵》8003)这里用下里巴人之曲比喻自己的和诗,意在自谦。(16)大有好笑事,略陈三五个。……巴歌唱者多,白雪无人和。(寒山《诗三百三首》9079)这里举曲高和寡事,寄托对世间是非颠倒的感慨。(17)郢唱转高谁敢和,巴歌相顾自销声。(齐己《对雪寄荆幕知己》9566)作者以“郢唱”比喻自己的《对雪》诗,以巴歌为衬托,向荆幕知己以诗挑战,意含戏谑。
巴人

巴人

参见“阳春白雪”。刘克庄《最高楼·再题周登乐府》:“笑而今,轻郢客,重巴人。”

☚ 八砖   巴山夜雨 ☛

巴人bā rén

指蜀地人。李山甫《春日商山道中作》:“谷鸟衔枝去,巴人负笈归。”

巴人

巴人bārén

━━ 本指巴蜀之人。后用作古代民歌曲名。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亦用作对自己作品的谦称。唐·骆宾王《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陀山寺》诗:“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

☚ 尺八   巴里 ☛

巴人

❶代称才识低下之人。多作谦词。南朝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 “淹闻齐右既扶,无待巴人之唱; 柏台已构,宁俟不才之木。”
❷犹俚俗。宋苏轼《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诗: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 曲高和寡

巴人

先秦时代族名。起源歧说纷纭。商周时代活动于今汉中东部。殷商卜辞有 “巴方”,即巴国。巴人助周武王伐纣有功,周以其宗姬封于巴,称 “巴子国”。春秋时代巴楚联盟破裂,巴人南迁今川、鄂交界地。战国时期进入川东地区。周慎靓王五年 (前316年) 秦助苴侯灭蜀取巴,巴王被俘于阆中。巴王之子仍据枳 (今涪陵)。大约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 (前280年) 巴人政权最终亡于楚。其民散落五溪地区。今土家族与之有渊源关系。

巴人

巴人1901—1972Ba Ren

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现代作家。原名王任叔,曾用的笔名还有赵冷、屈轶、碧珊。浙江省奉化县人。新文学运动时期开始创作,曾当过中学教员、编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社长,《文艺报》编委等职。1957年发表的短文《论人情》,1960年曾遭到激烈批判,并株连他的其他文艺理论著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残酷迫害,遣回原籍,惨死故乡。主要著作有《扪虱集》、《横眉集》、《文学短论》、《遵命集》、《鲁迅的小说》、《从苏联作品中看苏维埃人》、《文学论稿》等。《文学论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出版的《文学初步》修订而成,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力求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撰写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较大影响。
巴人在他的文论中强调要捍卫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主张文艺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认为“实践生活,研究生活,向生活学习,是创作充分有价值的艺术作品的首要条件”。反对把人物写成单纯的“阶级性”的体现者,忽视人物的“个性特征”。认为我们的某些作品“政治味太浓,人情味太少”。批评了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和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作风,指出应正确对待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巴人的文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情、人性,人道主义以及人类的共同性。认为人除了一定的阶级性和社会意识以外,还有人类一般的共同性和共同意识。“人情是人和人之间共同相通的东西”。人道主义“没有什么所谓革命的和不革命的”,它使作家伟大,作品传之不朽。

☚ 陈涌   林默涵 ☛
巴人

巴人

古代民间通俗乐曲,又称下里巴人。下里指乡里,巴人指巴蜀之人。该曲在战国时即广为流传,秦汉时关中民间亦受其影响。东汉关中名士马融,把巴人列入下等乐曲。后世常以巴人泛指民间俗歌。

☚ 渌水   延露 ☛
巴人

《巴人》

王安华、龙廷波编导。湖南省歌舞团首演于1980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奖。

☚ 猴儿鼓   侗乡明月夜 ☛
巴人

巴人

古代部族,古羌人的分支。古羌人发祥于今陕甘地区的黄河、湟河、赐支河流域,曾是太昊之后。《山海经·海内经》 曰: “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太昊乃伏牺氏都臣,源于青海、甘肃一带羌人部落。这支巴人后裔逐渐向川东北、湘鄂西发展,后被秦灭。据《太平御览》载: 楚子灭巴,巴氏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沅五溪,各为一溪之长,故号五溪,又称五溪蛮。秦汉以来,以巴人为主体的部族又融合了彭、冉氏族成分,直至唐末五代逐渐形成了湘、鄂、川、黔交界山区一带的土家氏族,故巴人是土家族先民之一支。巴人对渝东、鄂西、湘西一带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家族至今尚留古代巴人的习俗,如巴人信奉白虎等与土家习俗同。

☚ 长沙武陵蛮   廪君蛮 ☛

巴人

巴人

男子独舞。编导王安华、龙庭波。巴人即土家族祖先,舞蹈运用粗犷剽悍的语汇、古朴的风格,再现土家先人顽强勤奋的性格和阳刚之美。获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奖。1987年随湖南民间艺术团赴非洲塞内加尔等六国作访问演出。1989年赴日本演出。

☚ 农夫与蛇   洗洗澡 ☛
000072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