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唐代窑址隋、唐时期北方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小黄冶、铁匠炉村及白河乡3处。1957年发现。始烧于隋而盛于唐。隋代烧制青瓷,规模较小。唐代盛烧白瓷、三彩陶器,另外,还生产少量的绞胎器物和黑瓷。 青瓷主要在铁匠炉村窑址中发现,器物主要有平底碗和高足盘。胎厚重呈灰白色,釉为透明玻璃质,器里外施釉,外部施釉不到底。白瓷在上述3处窑址中发现最多,以碗、盘为主,尤其碗类最多。碗身多较浅,胎较厚。口外缘有的凸起圆形边饰及四出口。底有环形圈足、玉璧形及平底3种。碗外凸起一周弦纹,内底因叠烧留有3个条状支痕。此外还有少量的杯、罐、壶、枕等。窑具有漏斗状匣钵、圆形垫饼等。 三彩器以小黄冶、大黄冶2处最多,有三彩、两彩及单色釉之别。基本釉彩主要为黄、绿、白、蓝、赭和褐等。其中三彩者以黄、绿、白最常见。也有黄、蓝、白及3种以上色彩的。两彩者有黄绿、白蓝和白绿等。单色釉者有黄、绿、蓝等。器类主要有生活器具罐、盆、壶、碗、瓶、水注、盌、枕等十多种及雕塑立俑、骑士俑、骑驼俑、抱婴、抱狮俑和驼等。另外还发现制作动物、器皿的小型陶范。 绞胎瓷发现较少,均为长方形瓷枕。黑瓷比较罕见,器形为瓶、壶、盌、盘等。巩义窑的发现,为研究盛唐时期陶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