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巧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巧言

巧言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三家《诗》无异义。此为讽刺周王听信谗言因而祸国殃民之诗,当无疑问。唯所刺是否为幽王,现代学者或以为尚难断定,有待考证。全诗六章,每章八句。前三章讽刺听信谗言的周王,指出谗言祸国的关键在于君主本身。后三章斥责进谗的小人,揭露其“巧言如簧,颜之厚矣”的真面目。均极深刻。全诗感情激烈,辞锋凌厉,比喻贴切,造语奇特。

☚ 小弁   何人斯 ☛

巧言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怃。
 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怃,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加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
 盗言孔甘, 乱是用。 匪其止共, 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躍躍毚兔, 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传来行言,心焉数之。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 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这首诗一般都以为是一首讽刺诗。《诗序》曰:“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朱熹曰:“斥谗人也。”方玉润:“此诗大旨因谗致乱,而谗之所以能入与不能入,则信与不信之故耳。”不过,仔细体味一下这首诗,可以发现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前三章主要是怨恨君子听信小人谗言,终于惹出祸乱。第四、第五章则是对君子的讽谏,希望他能以社稷为重,拒斥谗言,明察小人的险恶用心。最后一章是全诗的总结,对进谗言的小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鞭挞。这一章高亨认为应归为下一首诗《何人斯》(《诗经今注》),也有些道理,可备一说。
 在古代,“巧言”一般专指阿谀奉承、善于伪饰的言论。孔子就十分讨厌巧言之徒。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本诗的作者对“巧言”更是深恶痛绝。他指出“巧言”的特点是“孔甘”如饴,色恭貌伪、容易使统治者“乱是用谈”,而结果产生祸乱,使社稷危亡。因此,他希望统治者以圣人的教导为言行准则,忖度那些进谗言的小人的险恶用心,做出明智的判断。他讽刺这些小人“论其居至卑且下、论其材至柔且懦,论其疾则更微而且薄”(《诗经原始》),无德无材,无耻无羞,虽得逞于一时,终究难逃历史的惩罚。因为这首诗指出了社会上带有共性的问题,所以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些独特的地方。首先,它从全篇来看主要采用了“赋”的表现手法,但却使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把谗言比作甘甜的食物,比作动听的乐调,人们很容易丧失警惕,听信谗言。又如把谗言比作野兔,把明察比作猎犬、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非常生动,如可视听。其次,《诗经》中的绝大多数诗歌都以首句名篇,而这首诗却是因意立题。“巧言”一词至第五章才出现,显然是《诗经》中的一个例外。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该诗以斥责“巧言”著称,后人改题其名的结果。另外,这首诗的在韵律安排上也比较独特。除第四章通押“铎”部韵外,其它各章基本上是两句一换韵,如第三章,由阳部转宵部再转谈部然后以东部卒章,使整个诗章顿挫扬抑,富于变化。

《诗经》之《巧言》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巧言

 〔原文〕
 悠悠昊天!
 曰父母且!
 无罪无辜,
 乱如此。
 昊天已威,
 予慎无罪。
 昊天泰,
 予慎无辜。
 (且、辜、、威、、辜,鱼部。)
 乱之初生,
 僭始既涵。(三家僭作谮,
 乱之又生,涵作減。)
 君子信谗。
 君子如怒,
 乱庶遄沮。
 君子如祉,
 乱庶遄已。
 (涵、谗,谈部。怒、沮,鱼部。祉、已,之部。)
 君子屡盟,
 乱是用长。
 君子信盗,
 乱是用暴。
 盗言孔甘,
 乱是用餤。
 匪其止共,
 维王之卭。
 (盟、长,阳部。盗、暴,宵部。甘、餤,谈部。共、卭,东部。)
 奕奕寝庙,
 君子作之。
 秩秩大猷,(齐猷作繇。)
 圣人莫之。(鲁莫作漠。齐
 他人有心,莫作谟。)
 予忖度之。
 躍躍毚兔,(齐、韩躍作
 遇犬获之。趨。)
 (作、莫、度、获,鱼部。)
 荏染柔木,
 君子树之。
 往来行言,
 心焉数之。
 蛇蛇硕言,(鲁蛇蛇一作虵
 出自口矣。虵。)
 巧言如簧,
 颜之厚矣。
 (树、数、口、厚,侯部。)
 彼何人斯,
 居河之麋。(鲁麇作湄。)
 无拳无勇,
 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齐、韩尰作
 尔勇伊何?𤺄。)
 为犹将多,
 尔居徒几何?
 (斯、麋、阶,脂部。何、多、何,歌部。)
 〔译文〕
 悠远浩渺的苍天啊,称为人们的父母。我没有什么罪过,竟遭受这样大的祸乱。苍天呀,太叫人惧畏,我确实没有罪过。苍天呀太糊涂,我确实是无辜。
 祸乱刚发生时,谗言就受到宽容。祸乱一再发生,当权者听信谗言。当权者如果怒斥进谗者,祸乱就会被制止。当权者如果信用贤明的人,祸乱很快就能根除。
 当权者一再信用进谗者,祸乱越出越多。当权者一再重用进谗者,祸乱越演越烈。谗言听起来甘甜可口,祸乱一天比一天增多。进谗者表面毕恭毕敬,把国君骗得晕头转向。
 高大雄伟的宗庙宫室呀,这是君王所建的。治国的大政方针呀,这是圣人所制定的。别人心中所想的,我可以猜测出来。那蹦来跳去的狡兔,遇到猎狗就会被捕获。
 柔软随人的树木呀,这是君子自己种下的。道听途说的流言,人们心中可要辨别它。夸夸其谈的大话,出自那些人的口中,花言巧语就像鼓簧一样动听,厚着脸皮造谣毫不觉得羞耻。
 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住在河边那阴湿的草地里。既没有力量,又没有本事,专门制造祸乱。腿上生疮,脚上浮肿,能有什么勇力。阴谋出得太多,跟着跑的党徒能有几个?
 〔评介〕
 《巧言》六章,章八句。关于本诗的主旨,《毛诗序》曰: “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朱熹曰:“斥谗人也。”方玉润曰:“此诗大旨因谗致乱,而谗之所以能入与不能入,则信与不信之故耳。”以上各说均不谓误。今人多认为: 这是一首揭露小人谗言误国、陷害好人的诗,作者可能就是被谗而遭受祸害者。诗不但揭露了进谗小人的危害,还进一步指出,这些人之所以依势得宠、为所欲为,乃是当权者信谗、用谗所致。
 第一章,诗人自伤遭谗受害,再三呼吁苍天,申诉自己的无辜无罪。陈启源曰:“《小雅》多呼天之语。如昊天不佣、昊天不惠、昊天不平、浩浩昊天、如何昊天、昊天已威、 昊天泰之类。 ……盖呼天而诉之也。”朱熹亦曰: “大夫伤于谗,无所控告,而诉之于天。”第二、第三章诗人指出乱由谗生,信谗招乱。诗中追述了谗言误国的经过:“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屡盟,乱用是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其中“盗”字两用。“盗:指谗人也”(朱熹)。“盗言,亦即谗言。“孔甘”甜蜜。“餤”进,加剧之意。这几句诗指出了谗言日甚,祸乱屡出是与进谗者的奸狡和当权者的信谗分不开的。第四章,诗人先是赞美圣明的先主能明定治国方针,而谗人用心之险恶,亦能明察之。又用“猎犬捕兔”作比,讥笑进谗者阴谋耍尽,也难以得逞。第五章,诗人进一步讽刺进谗小人的险恶居心。“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几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进谗者的丑恶嘴脸,提醒当权者要警惕他们的花招。第六章,诗人以辛辣的笔法无情地鞭挞了进谗小人。“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嘲讽了巧言者的无耻无羞,无德无才。最后,诗人正告这些人虽能得逞于一时,但终将难逃被惩罚的下场。
 全诗结构谨严,语言生动,讽刺辛辣,情感深沉。通篇围绕“巧言误国”这一主线,从个人遭谗的不幸诉起,反复陈述,传神勾画,揭露了当权者喜谗、信谗、用谗的昏愦;形象地刻画出巧言者的丑陋卑劣,如“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等句,简洁凝练,入木三分,传神地写照,嘲讽了进谗者的丑态。此外,全诗在叙事言情中还多处运用了生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全诗的情感力度和形象化的表达效果。

诗词《巧言》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巧言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
 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
 盗言孔甘,乱是用。(11)匪其止共,维王之邛。(12)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13)秩秩大猷,圣人莫之。(14)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15)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16)往来行言,心焉数之。(17)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18)巧言如簧,颜之厚矣。(19)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20)无拳无勇,职为乱阶。(21)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22)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23)

 
 【注释】 ①悠悠:遥远的样子。曰、且(ju居):都是语助词。②辜:罪。乱:指被谗遭祸。(hu乎):大。③已:甚。威:暴虐。慎:确实。④泰:太。泰幠,是“威泰幠”的省略。⑤僭(jian 见):通“谮”,谗言。涵:容,宽容。⑥君子:指当代君王。⑦庶:庶几。遄(chuan 船):快、迅速。沮(ju 居):止。⑧祉(zhi止):福,指礼遇、重用贤人。已:停止。⑨屡盟:多次订盟。指盟多难以一一遵守,小人得以乘间而进谗言。长:加多。⑩盗:强盗,盗贼,指谗人。暴:厉害。(11)盗言:陷害别人的话。孔甘:很甜蜜。餤(tan谈):进食,引申为加多。(12)止共:忠于职守。止,达到。共,通“恭”。维:是。邛(qiong 穷):病。(13)奕(yi义)奕:高大而华美的样子。寝庙:古代帝王的宗庙有寝和庙两部分。(14)秩秩:有条不紊。大猷(you 由):大道,此处指国家的典章制度。莫:通“谟”,制定。(15)毚(chan 谗):狡兔。(16)荏(ren 忍)染:柔弱下垂的样子。柔木:良木,指椅、桐、梓、漆一类质地轻软的树木。(17)行言:道听途说的话,即流言。(18)蛇(yi 宜)蛇:安闲的样子,这里指轻率。硕言:大话,不符合实际的谎话。(19)巧言:花言巧语,谄媚的话。如簧:比喻谗人善于谄媚,讲起恭维的话如同演奏音乐那样好听。颜之厚:脸皮厚,即不知羞耻。(20)麋:借作“湄”,水滨,下湿之地。(21)拳:力气。职:主、专。阶:阶梯。(22)微:借作“癓”,小腿生湿疮。尰(zhong 肿):脚肿。(23)犹:诈谋。将多:很多。居:蓄。徒:徒众、党羽。几何:有多少?意即甚少。
 
 【译文】 悠悠苍天听我诉,人们把你当父母。百姓哪曾有罪过?降祸这般太残酷。太可怕呀天爷怒,我实无罪又无辜。苍天苍天太糊涂,我实无罪又无辜。祸乱当初才滋生,始于谗言受宽容。祸乱如今又发生,君王信谗灾难重。君王若能斥谗人,民可免祸少苦痛。君王若能重贤才,乱根铲尽国兴隆。君王屡盟少信用,祸乱因此愈添增。君王偏信盗贼言,祸乱愈演愈凶险。强盗说话蜜样甜,祸乱因此更加添。不是他呀已尽职,陷害君王罪滔天。宫室宗庙多巍峨,先王建造于国都。典章制度多完善,圣人手定立国初。谗人有意来破坏,邪思可被我测度。犹如疾奔小狡兔,猎犬追逐定逮住。外柔内刚好木苗,君王手植寓深意。哪怕流言四处起,臣心不会为动移。浅薄骗人吹牛话,全来自谗人口里。花言巧语如奏乐,真是无耻厚脸皮! 他是什么样的人,居住在河滨水边。力气勇气全无有,却是世乱总根源。小腿糜烂脚背肿,勇敢精神何曾有。诡计多端徒奈何,可笑同党有几个?
 
 【集评】 《毛诗序》:“《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二)
 宋·朱熹:“大夫伤于谗,无所控告而诉之于天。”(《诗集传》卷十二)
 清·姚际恒:“此幽王时之大夫以小人谗谋启乱,将甘心焉,而赋是诗。”(《诗经通论》卷十一)
 清·方玉润:“此诗大旨因谗致乱,而谗之所以能入与不能入,则信不信之故耳。”(《诗经原始》卷十一)
 今·陈子展:“《巧言》,刺王信谗召乱之诗。”(《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今·程俊英:“这是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因而祸国殃民的诗。旧说是大夫伤于谗言,刺幽王而作。大夫伤于谗言而作,是可信的,但是否刺幽王,就很难断定。”(《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总案】 纵观往古,曾出现过无数因君王信谗言、远贤臣而导致朝政紊乱或王朝倾覆的史实。诗人敏锐地观察到:谗言可以乱政。正是由于小人的进谗和统治者的信谗,才使周王朝日甚一日地陷入祸乱不已、民不聊生的政治危机之中。全诗采用倒叙的方法,先突出事情的结局,即从进谗言及轻信谗言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写起,再按时间顺序交代因信谗言而招来祸乱的过程等。通过叙事和议论,诗人所要阐述的乱由谗生、信谗误国的深刻道理,也就清楚地显示了出来。诗人以为,尽管进谗者“巧舌如簧”,一派花言巧语,但是其祸国殃民的隐情,还是可以被察觉的,他们的本质是虚弱的,追随者也寥寥无几,只要当今周王幡然悔悟,决心除邪扶正,则谗言可息、小人可黜、国难可止。诗人美好的愿望虽然无法实现,但其内心殷切的爱国之情,仍是可以感知的。诗中嫉恶如仇、为国事忧虑的诗人的自我形象,轻信谗言、昏庸无能的当代周王的形象,塑造得颇为成功。尤其是口蜜腹剑、卑鄙猥琐的谗人形象,刻画得更为鲜明、生动,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诗中可以批判丑恶现象,阐述治国安邦之理,但并不是抽象地去进行,这似乎也是本诗对后代诗人的一点启示。

诗经《巧言》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巧言》


伤谗言。憎恨在上位者的听信谗言,造或祸乱。申言谗言并不难察明,揭露谗言者结党营私。
悠悠昊天,(一) 渺渺茫茫的老天,
曰父母且! (二) 说是人民的父母啦!
无罪无辜,我们没罪没错呀,
乱如此怃。(三) 他降下祸乱这样大。
昊天已威,(四) 老天呀,太可畏,
予慎无罪。(五) 我多担心那无罪。
昊天泰怃,老天呀,太糊涂,
予慎无辜。我多担心那无辜。

乱之初生,乱子最初发生呀,
僭始既涵。(六) 谗言一再被采纳。
乱之又生,乱子出了又出呀,
君子信谗。人儿听信了坏话。
君子如怒,人呀把谗言来谴责,
乱庶遄沮。(七) 乱子很快就消灭。
君子如祉,(八) 人呀把好话来嘉奖,
乱庶遄已。乱子很快就消亡。

君子屡盟,(九) 人呀多次的盟誓,
乱是用长。乱子越出越不止。
君子信盗,(十) 人呀听信小人话,
乱是用暴。(十一) 乱子越出就越大。
盗言孔甘,小人的话,甜如糖,
乱是用。(十二) 乱子一天一天长。
匪其止共,(十三) 他呀那种谄媚相,
维王之卭。 把君王弄得晕头又转向。

奕奕寝庙,(十四) 宫室高、宫室大,
君子作之。好人儿呀建筑它。
秩秩大猷,(十五) 有条有理大规划,
圣人莫之。(十六) 聪明人呀议订它。
他人有心,那个谗人的心思,
予忖度之。(十七) 我就能够猜度它。
跃跃兔,(十八) 象跳呀跑的大兔子,
遇犬获之。(十九) 遇着狗儿捉住它。

荏染柔木,(二十) 好树木,多婀娜,
君子树之。人儿来栽培它。
往来行言,(二十一) 传来传去的流言,
心焉数之。(二十二) 心里要辨别它。
蛇蛇硕言,(二十三) 夸夸其谈说大话,
出自口矣! 张着他的大嘴巴。
巧言如簧,好话说得象鼓簧,
颜之厚矣! 脸皮厚得象道墙。

彼何人斯? 他是什么样人呢?
居河之麋。(二十四) 住在河边的草地。
无拳无勇,(二十五) 没力量,没勇气,
职为乱阶。(二十六) 只是乱子的阶梯。
既微且尰,(二十七) 腿生疮,足上肿,
尔勇伊何? 你的勇气是什么?
为犹将多,(二十八) 诡计出得这样多,
尔居徒几何? (二十九) 你招收的党徒有几何?


注 释
(一)朱熹:“悠悠,远大之貌。”
(二)朱熹:“且,语辞。”
王光谦:“且,语余声。与其乐只且、匪我思且之且同。”
(三)黄焯:“言吾人无罪辜也,何天降丧乱如此其大也。”
马瑞辰:“按:怃者,幠之叚借。《尔雅·释诂》:‘幠,大也。’郭注引《诗》:‘乱如此幠。’《说文》:‘幠,覆也。’覆与大义正相成。《尔雅·释言》:‘怃,傲也。’傲者,大义之引伸,亦以幠为正。”
(四)毛亨:“威,畏。”
(五)王夫之:“《方言》:‘慎,忧也。’宋卫之间,忧或谓之慎。此诗言天之降威已怃,将无所别于善恶,予不得不为无罪者忧也。”
(六)毛亨:“僭,数。涵,容也。”
李黼平:“按《传》意读僭为谮,故训为数。数,色主切。言此谮人数说于王之始,王既容受其言也。”
(七)毛亨:“遄,疾。沮,止也。”
(八)毛亨:“祉,福也。”
严粲:“所言者是,王若祉而福之,则君子得行其言,乱庶几速已矣。”
(九)郑玄:“屡,数也。”
严粲:“长,加益也。……屡为盟誓,此乱之所以加长也。”
(十)毛亨:“盗,逃也。”
胡承珙:“《传》意以谗人谓之盗者,取义于逃,谓隐匿其情,而以言诱人。下言盗言孔甘,所谓以甘言诱之也。凡诱人者,必逃隐其情。”
(十一)严粲:“暴,骤进也。”
(十二)毛亨:“,进也。”
(十三)吴闿生:“先大夫曰:匪,彼也。言小人容止之恭,适为王病而已。……共,《韩诗外传》引作恭。”
郑玄:“印,病也。”
李樗:“王氏云,孔甘之言,非止于共,适足以病王而已。”
(十四)毛亨:“奕奕,大貌。”
严粲:“钱氏曰:‘宫室后曰寢,前曰庙。’”
(十五)朱熹:“秩秩,序也。猷,道。”
(十六)何楷:“莫通作谟。徐铉云:泛议将定其谋曰谟。”
(十七)陈奂:“《笺》以他人指谗人。《释文》:‘忖,本又作寸。寸古刌字。《说文》:‘刌,切也。’刌度,言案切,测度也。”
(十八)马瑞辰:“《传》:‘毚兔,狡兔也。’瑞辰按苍颉解诂云:毚兔,大兔也。《说文》:‘毚,狡兔也。’兔之骏者从㲋兔。骏亦大也。《广雅》:‘狡,健也。’义与大近。……《说文》:‘㲋似兔,青色而大。’故毚亦为大兔。”
(十九)孔颖达:“遇值犬则能获得之。”
(二十)毛亨:“荏染,柔意也。柔木,椅、桐、梓、漆也。”
(二十一)俞樾:“小人之言,轻浮无根,故谓之行言。曰往来者,正见其无定也。……《广雅·释诂》曰:‘流,行也。’《释训》曰:‘浮,浮行也。’……流言谓之行言。……行言,言之浮薄者也。”
(二十二)朱熹:“数,辨也。”
(二十三)陈奂:“《孟子·告子篇》:‘訑訑之声音颜色。’赵注:‘訑訑,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蛇与訑声同而义近。”
郑玄:“硕,大也。大言者,言不顾其口,徒从口出,非由心也。”
(二十四)毛亨:“水草交谓之麋。”
林义光:“麋读为湄。”
(二十五)毛亨:“拳,力也。”
李黼平:“按拳与捲同。《说文》:‘捲,云气势也,从手卷声。’……《文选》司马子长《报任安书》云:‘更张空拳。’李善注曰:李登《声类》云:拳或作捲。此言兵已尽,但张空拳以击耳。……《传》训拳为力,音同假借耳。”
(二十六)马瑞辰:“按职、识,古通用。职当训为适,犹识之训适也。适,只也。言只为乱阶耳。”
(二十七)严粲:“《传》曰:骭疡为微,肿足为尰。骭音限,脚胫也。疡音羊,疮也。”
(二十八)马瑞辰:“按猷、犹,古通用。《方言》:‘猷,诈也。’《广雅》:‘犹,欺也。’为犹将多,言其为欺诈且多也。将,犹且也。”
(二十九)俞樾:“居当训为蓄。《论语·公冶长篇》:‘臧文仲居蔡。’皇侃疏曰:‘居,犹蓄也。’尔居徒几何,言尔所蓄徒众几何人也。”

注 音
昊hao号 且ju疽 怃hu呼 僭jian荐 涵han含 遄chuan传 沮ju咀 餤tan谈 卬qiong穷 猷you犹 忖cun刌 毚chan馋 荏ren忍 蛇yi夷 糜mei眉 尰zhong肿
巧言

巧言

〔原文〕
悠悠昊天!
曰父母且!
无罪无辜,
乱如此。
昊天已威,
予慎无罪。
昊天泰
予慎无辜。
(且、辜、、威、、辜,鱼部。)
乱之初生,
僭始既涵。(三家僭作谮,
乱之又生,涵作減。)
君子信谗。
君子如怒,
乱庶遄沮。
君子如祉,
乱庶遄已。
(涵、谗,谈部。怒、沮,鱼部。祉、已,之部。)
君子屡盟,
乱是用长。
君子信盗,
乱是用暴。
盗言孔甘,
乱是用餤。
匪其止共,
维王之卭。
(盟、长,阳部。盗、暴,宵部。甘、餤,谈部。共、卭,东部。)
奕奕寝庙,
君子作之。
秩秩大猷,(齐猷作繇。)
圣人莫之。(鲁莫作漠。齐
他人有心,莫作谟。)
予忖度之。
躍躍毚兔,(齐、韩躍作
遇犬获之。趨。)
(作、莫、度、获,鱼部。)
荏染柔木,
君子树之。
往来行言,
心焉数之。
蛇蛇硕言,(鲁蛇蛇一作虵
出自口矣。虵。)
巧言如簧,
颜之厚矣。
(树、数、口、厚,侯部。)
彼何人斯,
居河之麋。(鲁麇作湄。)
无拳无勇,
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齐、韩尰作
尔勇伊何?𤺄。)
为犹将多,
尔居徒几何?
(斯、麋、阶,脂部。何、多、何,歌部。)
〔译文〕
悠远浩渺的苍天啊,称为人们的父母。我没有什么罪过,竟遭受这样大的祸乱。苍天呀,太叫人惧畏,我确实没有罪过。苍天呀太糊涂,我确实是无辜。
祸乱刚发生时,谗言就受到宽容。祸乱一再发生,当权者听信谗言。当权者如果怒斥进谗者,祸乱就会被制止。当权者如果信用贤明的人,祸乱很快就能根除。
当权者一再信用进谗者,祸乱越出越多。当权者一再重用进谗者,祸乱越演越烈。谗言听起来甘甜可口,祸乱一天比一天增多。进谗者表面毕恭毕敬,把国君骗得晕头转向。
高大雄伟的宗庙宫室呀,这是君王所建的。治国的大政方针呀,这是圣人所制定的。别人心中所想的,我可以猜测出来。那蹦来跳去的狡兔,遇到猎狗就会被捕获。
柔软随人的树木呀,这是君子自己种下的。道听途说的流言,人们心中可要辨别它。夸夸其谈的大话,出自那些人的口中,花言巧语就像鼓簧一样动听,厚着脸皮造谣毫不觉得羞耻。
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住在河边那阴湿的草地里。既没有力量,又没有本事,专门制造祸乱。腿上生疮,脚上浮肿,能有什么勇力。阴谋出得太多,跟着跑的党徒能有几个?
〔评介〕
《巧言》六章,章八句。关于本诗的主旨,《毛诗序》曰: “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朱熹曰:“斥谗人也。”方玉润曰:“此诗大旨因谗致乱,而谗之所以能入与不能入,则信与不信之故耳。”以上各说均不谓误。今人多认为: 这是一首揭露小人谗言误国、陷害好人的诗,作者可能就是被谗而遭受祸害者。诗不但揭露了进谗小人的危害,还进一步指出,这些人之所以依势得宠、为所欲为,乃是当权者信谗、用谗所致。
第一章,诗人自伤遭谗受害,再三呼吁苍天,申诉自己的无辜无罪。陈启源曰:“《小雅》多呼天之语。如昊天不佣、昊天不惠、昊天不平、浩浩昊天、如何昊天、昊天已威、 昊天泰之类。 ……盖呼天而诉之也。”朱熹亦曰: “大夫伤于谗,无所控告,而诉之于天。”第二、第三章诗人指出乱由谗生,信谗招乱。诗中追述了谗言误国的经过:“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屡盟,乱用是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其中“盗”字两用。“盗:指谗人也”(朱熹)。“盗言,亦即谗言。“孔甘”甜蜜。“餤”进,加剧之意。这几句诗指出了谗言日甚,祸乱屡出是与进谗者的奸狡和当权者的信谗分不开的。第四章,诗人先是赞美圣明的先主能明定治国方针,而谗人用心之险恶,亦能明察之。又用“猎犬捕兔”作比,讥笑进谗者阴谋耍尽,也难以得逞。第五章,诗人进一步讽刺进谗小人的险恶居心。“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几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进谗者的丑恶嘴脸,提醒当权者要警惕他们的花招。第六章,诗人以辛辣的笔法无情地鞭挞了进谗小人。“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嘲讽了巧言者的无耻无羞,无德无才。最后,诗人正告这些人虽能得逞于一时,但终将难逃被惩罚的下场。
全诗结构谨严,语言生动,讽刺辛辣,情感深沉。通篇围绕“巧言误国”这一主线,从个人遭谗的不幸诉起,反复陈述,传神勾画,揭露了当权者喜谗、信谗、用谗的昏愦;形象地刻画出巧言者的丑陋卑劣,如“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等句,简洁凝练,入木三分,传神地写照,嘲讽了进谗者的丑态。此外,全诗在叙事言情中还多处运用了生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全诗的情感力度和形象化的表达效果。

☚ 小弁   何人斯 ☛

巧言

巧言

表面好听而实则虚伪之言,俗称花言巧语。《小雅·雨无正》五章:“巧言如流,俾躬处休。”毛《传》:“巧言从俗,如水转流。”郑《笺》: “乱世之言,顺说为上。”孔《疏》:“若世之所谓能言者,以巧善为言,顺从于俗,如水之转流,理正辞顺,无所悖逆,小人之所不忌,使身得居安休休然。”《小雅·巧言》五章: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郑《笺》:“颜之厚者,出言虚伪,而不知惭于人。”孔《疏》:“如笙中之簧,声相应和,见人不知惭愧,其颜面之容甚厚矣。”

☚ 巧   巧笑 ☛
巧言

巧言qiǎoyán

┃━ 义同“巧舌”。《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书符咒水   失足 ☛

巧言

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诗经·小雅·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论语·学而》:“~令色,鲜矣仁。”

虚伪的话

虚伪的话

虚谈 诬言 矫语
闲话,敷衍话:混话
表面的冠冕堂皇的敷衍话:面子话
虚伪而动听的话:饰言 淫言
 花言巧语、虚伪惑人的话:风花雪月
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巧言
违背本心的话:违心之言 违心之论 违心之议

另见:虚伪 虚假 不实

☚ 虚话   不切实际的话 ☛

说好话

说好话

说好听的话:饰口
说温柔好听的话:温言软语 软语温言
说虚伪好听的话:巧言 谝言
尽说好听的话:嘴上抹蜜
善于说好听的话:善颂善祷
说讨好或好听的话:蜜语甜言 甜言蜜语甜言美语 甜言媚语 甜言软语 甜言花语 甜嘴蜜舌 恬言柔语 美语甜言 蜜语甜言 乖唇蜜舌
 说甜言蜜语、讨人喜欢的话:糖舌蜜口
称誉,说好话:齿牙
说迎合人的话:道言
说奉承的话:谀言

☚ 说某种话   替人说好话 ☛

巧言qiǎo yán

动听而虚伪的言论。《诗·小雅·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