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左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左辅zuǒ fú汉代郡名,为拱卫首都长安的三辅之一,辖二十四县。亦称“左冯翊”。白居易《喜梦得自冯翊归洛兼呈令公》: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刘禹锡《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南宫兴袭芝兰后,左辅曾交印绶来。 左辅 左辅1751—1833字仲甫,一字蘅友,号杏庄,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补安徽南陵知县,历官广东雷琼兵备道,浙江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巡抚。事具李兆洛撰《湖南巡抚左公墓志铭》,及其子续编之《杏庄府君自叙年谱》。著有《念宛斋诗》、《词》、《古文》、《书牍》等五种。辅为常州词派重要作家,张惠言、张琦《词选》曾在附录中选收其词。陈廷焯谓其词“精警奇肆,逸情云上”。谭献亦称其词“所感甚大”。 ☚ 李汝章 铁保 ☛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堪輿部 > 龍 > 左輔星 > 左輔 左輔 zuǒfǔ 即左輔星。 左辅 左辅汉三辅之一左冯翊的别称。因在京兆尹之左(东)得名。后世亦称京东之地为“左辅”。唐·杜甫《沙苑行》:“君不见,左辅白沙如白水,缭以周墙百余里。”仇兆鳌注:“梦弼曰:《汉书》:‘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谓之三辅。’同州,汉属冯翊郡,故曰左辅。” ☚ 汉三辅之一左冯翊 汉三辅之一右扶风 ☛ 汉三辅之一左冯翊【同义】总目录 汉三辅之一左冯翊左辅 左辅 左辅官名。掌辅导太子。《资治通鉴·魏纪三》: “以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 ☚ 左徒 左宰 ☛ 左辅 左辅字弼之。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任江西浮梁知县。景德州窑厂受中使滋扰,激起镇民反抗,辅因请撤厂使而得罪权贵,迁瑞州同知。后又因忤刘瑾而谪为南城训导。刘瑾伏诛后,起为云南宁州知州,托病谢归,以著述自娱。晚年深究义理,谙太极图说。著有《周易本义附说》、《太极后图》、《南庠日讲》等。 ☚ 徐冠 章嵩 ☛ 左辅1751~1833Zuo Fuscholar and poet of the Qing Dynasty.Works: A Collection of Nianyuan Studio,etc. 左辅zuǒ fǔ1、官名,为辅佐国君的大臣,因常居国君左侧,故称左辅。西汉末年王莽置,秩二千石。《汉书·王莽传上》:"以王舜为太傅左辅,甄丰为太阿右拂,甄邯为太保后承。"其后,北魏置。《魏书·长孙嵩传》:"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 2、宋改侍中为左辅。《宋史·徽宗纪》:"癸未正三公三孤官,改侍中为左辅,中书令为右弼,左右仆射为太宰小宰。"宋之左辅,虽名为宰相,但不除授。 3、汉朝左冯翊郡的别称。为"三辅"之一。参看"三辅"条。 左辅汉代三辅之一。参见“左冯翊”条。 左辅门下省侍中的改名。徽宗朝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诏改门下省侍中为门下省左辅;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仍复旧名(《宋诏令》卷163《改三公辅弼御笔手诏》)。 职源与沿革门下侍郎之名可追溯至汉代给事黄门侍郎,位次侍中,但为皇帝左右侍从官(《分纪》卷9所引《汉官仪》)。魏晋以来给事黄门侍郎属侍卫官(《南齐书 ·百官志》)。隋炀帝及唐前期称门下省黄门侍郎(《六典》卷8)。唐天宝二年(743年)改称门下省侍郎,为宋代所沿用(《旧唐书 ·职官志》2)。南宋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门下、中书侍郎并为参知政事所代,此后门下侍郎不置(《要录》卷22庚申)。 职掌❶宋前期不与政事,但为宰相所带阶官。《却扫编》:“国朝宰相、枢密使,必以侍郎以上为之。”如赵普拜相,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宋宰辅》卷1)。 官品❶宋前期依唐制为正三品(《宋史·职官志》8,页3996)。 简称与别名❶门侍。《长编》卷356,戊午:“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司马光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曾布为户部尚书。”原注曰:“按:布为户书,与君实除门侍同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