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航空
1963年8月14日至10月27日,航空物探队962队航测613金钢石矿,在芷江、安江、武冈、城步飞行153小时45分,完成测线14403.5公里,面积2.8万平方公里,此为省内工业航空之始。1972年,国家需圈定火成岩隐藏范围,寻找铁矿石方向,民航第二飞行总队327机组于5~7月,在湘中、湘南、湘西地区进行航空磁法测量,共飞行89小时1分,圈定火成岩隐藏范围11857.1公里。到1973年开始使用本省运—5型飞机进行工业航空飞行,当年8月25日至10月18日在衡阳、衡南、祁东、耒阳、常宁、郴县、永兴、桂阳、资兴等县一带地区,使用403型航空磁仪,进行地质普查,共飞行138小时28分,完成测量面积1479.4平方公里,合计16541.4测线公里。作业过程中,仪器工作正常,飞行领航质量合乎技术要求,测量质量较好,地质效果显著,计发现局部异常有40处,其中新发现的局部异常有20处,对以后在该地区进一步普查找矿提供了线索。从此以后,工业航空生产逐年发展,到1978年工业航空作业量增长到608小时31分,相当于工业航空作业第一年 (1963年)的3倍多,改革开放以后,省内工业航空年均增长量明显提高,年均飞行时间比1979年以前增长2.8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