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产业结构
工业的产业结构是指工业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
决定和影响工业产业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❶国民产品的需求结构,是指社会在既定的有支付能力范围内购买或需要的国民产品的产出结构,是从产品角度考察的国民收入支出构成。
❷消费倾向与消费结构,特别影响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构成。
❸投资结构与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❹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及它们的相对价格。
❺技术进步与技术结构。技术进步影响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从而导致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❻国际贸易对工业产业结构也有一定影响。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能否协调发展,从而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取决于这个国家能否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❶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自然资源及国际分工的好处;
❷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顺畅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发展;
❸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社会需求得以实现;
❹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工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一般标志是:
❶结构内部比例关系协调。每一工业部门的社会必需的需求都能从一定的供给源得到满足,每一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都能找到合理的需求方向。
❷经济效益较好。结构中各部门的最终产品率较高,部门中间消耗系数降到最低标准,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❸工业部门结构具有开放性。
❹有序变动性。能够保证工业部门结构依次有序地从低级向高级转换。
工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重工业化阶段,高加工度化阶段和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阶段。工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主要表现为:
❶高加工度化,即工业结构表现为以原料工业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❷高附加价值化,即产业结构选择朝着附加价值高的工业部门发展的趋势;
❸技术集约化,即工业资源结构趋向于以技术为主体的演进过程;
❹工业结构软性化,即工业生产活动中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与地位提高的趋势。
中国工业产业结构向协调化、高度化方向发展的途径:
❶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工业产业结构的协调化与高度化奠定制度性基础。
❷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工业产业协调化和高度化发展的工业产业政策,加强国家和地方的宏观管理和控制职能。
❸选择好主导产业,就我国而言,机械、冶金、化工、汽车、建筑等工业部门应作为主导产业予以发展,还要加强电子工业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改造其他工业产业部门,为产业结构高度化作出贡献。
❹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快工业产业高度化的进程。
❺重点发展农业、能源、交通运输以及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