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毒理学industrial toxicology系研究工业生产过程中人接触的各种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机理,制订出容许标准及防护措施的一门科学。工业生产中原料种类繁多,其中有些含有毒性物质;有些中间产物有毒性;有些成品为毒性物质;有些辅加成分、助剂、杂物、废物含有毒害作用。在毒物种类中可为气体、气雾、液体、微粒、粉末、固体等。侵入人体途径,可经皮肤接触、亦可由呼吸道或消化道。作用于机体亦极为广泛和复杂,其中作用于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乃至通过胎盘危害胎儿。故工业毒理学是一门重要科学。 工业毒理学industrial toxicology是研究工业生产中人体接触的化学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工业生产中的化学物包括原料、中间体、成品、助剂、杂质和废物等。这些物质在生产环境的空气中以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等形态存在。人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接触而吸收。工业生产中物理因素(如放射性核素等)对人体的不良作用,亦属于工业毒理学的研究范畴。 工业毒理学 工业毒理学工业毒理学是研究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化学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工业生产中的化学物包括原料、中间体、成品、助剂、杂质和废弃物等。这些物质在生产环境中除与皮肤接触外,更重要的是逸散到空气中而被吸入,这与它们在空气中以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等形态存在有关。在工业生产中也接触到某些物理因素 (如放射性核素),研究这些物理因素对人体的不良作用,也属于近代工业毒理学的范畴。工业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为制订生产环境的卫生标准和中毒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它是劳动卫生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毒理学有以下一些特点: ❶其研究目的在于保护可能接触毒物者,即从事于特定职业的工人,一般都是健康成人。 ❷毒物的接触时间,常以每个工作日接触若干小时计算。进行毒理学实验时,动物的染毒时间,一般与实际接触时间相似,即每天4~6小时。除特殊情况(如职业性肿瘤等)外,一般剂量-效应或剂量-反应关系比较明确。 ❸工业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或皮肤进入人体,直接经口进入的机会极少。故毒理学实验多以呼吸道和/或皮肤染毒为主,有时也作经口毒性试验,以资比较。 ❹对工业毒物进行毒理学评价时,必须考虑到生产环境中往往有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还可能有物理的(如高温、噪声)、生物的(如微生物)以及劳动强度、疲劳等因素的影响,毒物作用的条件比较复杂。 ❺生产技术的改革对预防工业毒物的危害起很重要作用。为达到预防目的,首先要有完善的卫生标准。 工业毒理学研究内容包括: ❶毒物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生产环境中浓度的动态变化; ❷在生产条件下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剂量; ❸毒物吸收入体后的分布、代谢、贮存和排出情况; ❹毒物对人体健康的近期和远期 (如职业性肿瘤等)影响,并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❺化学物在生产或使用前的安全评价及生产环境中的卫生标准。 工业毒理学研究方法与其他毒理学研究方法基本相同,都必须从实验室研究和对人体的直接观察这两方面进行。不过,由于工业毒物主要是经呼吸道和/或皮肤进入人体,所以对毒物的理化特性方面,应着重取得与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有关的一些参数,如挥发性、溶解度、血/气分配系数及粉尘分散度等。此外,还要研究自空气中采集该毒物的方法及精密的毒物分析法等。 工业毒理学的研究为制订工业毒物卫生标准提供依据。工业毒物卫生标准主要是指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该浓度系指工人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在长期、分次、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中,均不应超过的浓度,以保证工人在生产劳动中不致受到毒物的急性和慢性危害。工业毒物卫生标准的制订程序是: ❶测定毒物对敏感动物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以便为慢性毒性实验提供有关蓄积作用的资料和较敏感的观察指标, ❷进行慢性吸入实验,以确定慢性无作用浓度或阈浓度。 ❸根据毒物的蓄积作用、毒作用带,动物对毒物的敏感性及有否致癌、诱变、致畸等作用,定出安全系数。以慢性阈浓度除以安全系数,即得最高容许浓度建议值。 ❹根据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测定资料及工人健康状况检查等资料,并参考生产技术的可能性,酌情修改上述建议值,订出国家的卫生标准。 ❺随着工业毒理学资料的不断积累,接触者健康状况的动态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等,需要不断地修订卫生标准。此外,为适应新化学物迅速增多的需要,亦可酌情采用快速制订法。 在上述急、慢性毒性实验研究和现场调查研究中,都应着重探讨并确定每种工业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即吸入剂量同群体中出现有害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在接触时间固定时,常用空气中毒物浓度(mg/m3)来表示吸入剂量。有时可用毒物浓度(c)与接触时间(t)的乘积(ct)表示,因为在吸入某些有毒气体时,此数值可能引起恒定强度的毒性效应。如需估算吸入剂量的绝对值,则根据毒物浓度,接触时间内的肺通气量,以及肺泡对毒物的吸收率三项因素进行计算。对于经皮肤吸收的毒物,目前尚无可靠的定量方法来测定其进入体内的剂量。 此外,通过判定毒物的毒性等级,检测有无致敏作用和远期效应,鉴定接触人群中的易感者以规定就业禁忌证,确定能否经皮肤吸收,了解与其他有害理化因素联合作用的特点等,可为生产中制订防毒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 食品毒理学 生化毒理学 ☛ 00014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