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国有化
指政府把以前掌握在私人手中的工业部门或工业部门中某一企业的所有权及其业务接收过来的行动。有人认为能通过国家资金的直接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和更有效地协调运转来提高生产效率。理由是:第一,国家信息丰富而准确,国家的投资是产业中急需发展或者短缺的部门,因此,国家投资有较高的效率; 第二,国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庞大资金,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经营成本;第三,国家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各方面的扶持,为企业提供帮助; 第四,国家掌握所有权,可以实现分配的合理,降低贫富差距。但有的人则认为,政府的接收和管制是不必要的,而国家所有制通常表现出来的特色是机构庞杂和过度集中,因而费用太大。理由是: 第一,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除了部分经济手段外,更主要的是行政手段,而这种手段与市场机制相比要差,它不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为现代社会信息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由于政府工作缺乏效率、机构庞杂而错过大好时机。第二,政府的企业由于依赖性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只是生产者,因而无法适应变化着的市场需求,致使企业劳动效率低下。工业化国家曾经在六七十年代部分地实现国有化,如铁路等行业的国有化,但由于这些企业无法和私营企业竞争,后来又逐渐地私有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