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川拨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川拨棹

川拨棹

金人杰 《追韩信》



全曲六句:3,5。4,4,7,5。首句常加衬字作六字折腰句。第五句有叶上声韵以至去声韵者。第五句偶有省去上三字而作四字句者,如关汉卿《鲁斋郎》。末句可作六字折腰句;或破为两个三字句,如马致远《任风子》“可不道家有老敬老,家有小敬小”。此章可增句,增句格式有三:一、第四句下增四字句,常见的增一句或二句,马致远《汉宫秋》增六句,句式同第三、四句;二、末句后增六字折腰句,常见者增一句,关汉卿(?)《裴度还带》增三句;三、混合式,如杨景贤《西游记》第四出,四字句、六字折腰句各增一句。〔川拨棹〕例接〔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不用〔川拨棹〕者极少。〔太清歌〕必接用〔川拨棹〕。亦可单用。与南曲不同。
☚ 太平令   七弟兄 ☛

川拨棹

川拨棹

冯梦龙 《精忠旗》



前腔 换头 前人

正格七句:3,6。7,叠7,7。6,6。换头格七句:7,6。7,叠7,7。6,6。换头格首句改七字句,下同。第三、四两句须用叠句。第六、七两句亦可用叠句。连用二支时,第二支可不用换头,如《绣襦记·堕计销魂》、《红梅记·脱难》。换头第二句为六字折腰句,与正格同,《琵琶记·南浦嘱别》换头首二句作“我的埋冤怎尽言,我的一身难上难”,第二句“的”字作衬字处理,故仍为六字;但后来作者有径作普通七字诗句者,如《浣纱记·送饯》、《昙花记·辞家访道》、《玉合记·投合》等。首二句有均作六字折腰句者,如《绣襦记·堕计销魂》二支、又《剔目劝学》一支、《琴心记·阳关送别》第一支。《西厢记·佛殿奇逢》二支,第一支首二句均作六字折腰句,第二支换头第二句叠,以及不合律之处,《南音三籁》卷四“戏曲下”收录此套,已作了一些技术性处理。同样,《牡丹亭·寻梦》三支,每支均有不合律处,后来曲谱及有些刻本作了润改,参看钱南扬校本。第三、四两叠句有不叶韵者,如《西厢记 ·佛殿奇逢》第一支、《娇红记·泣舟》三支。〔川拨棹〕联套时常用一支或二支,都用在套数末尾,尾声之前。叠用二支或三支成套,只见于《荆钗记·觅真》和《拜月亭 ·抱恙离鸾》,后来少见。《清忠谱·就逮》一支缺题牌名。与北曲不同。〔川拨棹〕早见用于《张协状元》第四十五出,词式颇简。《白兔记·送子》二支、《荆钗记》“分别”、“觅真”、“夜香”三出共四支,皆长短不一致。《杀狗记· 王老谏主》一支、《拜月亭 ·抱恙离鸾》三支始定型。曲谱皆取《琵琶记·南浦嘱别》二支为词式,并补足第三句后的叠句。以〔川拨棹〕为主的集曲有〔拨棹入江水〕、〔拨棹带侥侥〕、〔拨棹供养〕,见《南词简谱》。
☚ 玉抱肚   嘉庆子 ☛
川拨棹

川拨棹

见金王喆《重阳全真集》卷四。唐教坊曲有《拨棹子》,盖船夫曲,入宋则用以唱道。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云:“京师僧念《梁州》、《八相》、《太常引》、《三皈依》、《柳含烟》等,号‘唐赞’。而南方释子作《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王喆曾于山东聚徒讲道,其词意在惩恶劝善,名以《川拨棹》者,或寓普渡众生之意,犹存宋人唱道之风。双调,七十字,上片七句三仄韵又一叠韵,下片六句四仄韵又一叠韵。上、下片结句均重叠上句。又,王喆《重阳教化集》卷一另有《川拨棹》七首,体格与上述者分明不同。其词属联章体,首尾两首一起一结,中间五首分别以“一更里”、“二更里”、“五更里”等领起;上片结句均为“玉花结”;下片结句均为“害风儿,怎生说”。中间五首字句一致,均双调,六十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首尾两首体格与中间五首相近,唯句度略有参差。此调《词律》、《词谱》均不载,此依《全金元词》。

☚ 千秋岁令   个侬 ☛
000041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