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崔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崔浩?—450北魏大臣,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少好文学,博览经史,年二十,任直郎。道武帝天兴(398—404年)中,为给事秘书,转著作郎,后任博士祭酒。神瑞二年(415年)反对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得明元帝信任,官至相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军国大事如西灭赫连、北凉、北破柔然,东取北燕,南击刘宋等,皆参与策划,常力排众议,以谋略多、料事准,深得太武帝宠信,言听计从,累迁至司徒,秘书监。长于天文历法,曾奉命制定《五寅元历》。又曾师事道家寇谦之,助道抑佛,焚毁佛经。清河崔氏为北方士族之首,浩极力援引并发展士族势力,遭到鲜卑贵族之忌恨,以所撰史书《国书》中暴露“国恶”为名被杀,灭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姻亲大族,亦尽遭诛灭。 崔浩386~450南北朝北魏官吏。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属山东)人。尝师事寇谦之,修服食养性之术。尝为其母所口占之《食经》作序。与他人合撰《国书》三十卷,今佚。 崔浩?~450北魏将领。字伯渊,清河(今山东临清东)人。北魏大臣崔宏之子,官至司徒,参与军国重事谋划。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太武帝率军攻夏,遇狂风大雨,有人建议收兵,崔浩则建议,千里行师不能被风雨阻,应借机分兵敌后击之。太武帝纳其建议,果大败夏军。神䴥二年(429年),北魏议攻柔然,群臣以天气不利,反对举兵,唯有崔浩认为言天道不如论人事,力主出兵。太武帝从其策,率军奔袭,大破柔然。战后加授抗军大将军等职。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因修国史直笔,触怒了鲜卑统治者,被杀害、灭族。 崔浩?~450北魏大臣。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字伯渊,官至司徒。明元帝时参与军国大事。太武帝灭赫连昌、击败柔然、取北凉,他都参与策划。长于天文历学。崔氏为北方士族之首,他对北方士族人物,多所荐拔; 又汲引寇谦之,助道抑佛; 并主张辨别姓族门第,甚至企图恢复五等封爵制,以发展士族大地主势力。后与北魏统治者发生矛盾,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以修史暴露 “国恶” 的罪名被灭族,其宗族与亲戚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遭灭门之祸。 崔浩 崔浩?—450北魏学者,政治家。字伯渊,清河(今武城西)人。少好文学,博览经史及阴阳百家。太宗(拓跋嗣)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浩常以《五经》义理或阴阳术数进谏朝政或军事行动,多为太宗赏识,拜相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后世祖(拓跋焘)即位,亦多问计于浩,官至司徒。浩才艺广博,明识天文,常观星变,曾制定《五寅元历》。与寇谦之友善,曾归第修服食养性之术,见谦之《神中录图新经》,因师之。又,曾与弟览等叙成《国书》30卷。著《食经》4卷。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因所修史直书魏先世之事实,以“暴扬国恶”之罪名被诛。 ☚ 崔宏 崔郾 ☛ 崔浩?—450十六国时期北魏大臣,政治家。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字伯渊。浩通天文历学,制定五寅元历,所注五经,刻石公布。晋明元帝时参预军国重事。魏太武帝灭赫连昌、败柔然,取北凉,诰皆运筹帷幄。终因权势太高,为鲜卑贵族所忌,公元450年以修国史暴露“国恶”罪名被诛。 崔浩?—450北朝北魏大臣、政治家。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人。官至司徒。明元帝时(409—423),参与军国重事。太武帝灭赫连昌、击败柔然、取北凉时,他都参与机谋,成为运筹帷幄的重臣。他通天文历学, 制定五寅元历。所注五经,刻石公布。终因权势太高,为鲜卑贵族所忌。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 以修史暴露“国恶”的罪名被灭族。其宗族与亲戚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遭灭门之祸。 崔浩?—450字伯渊。北魏清河东武城(山东武城西)人。崔宏子。北方士族首领。博学多识,善天文历学,制定五寅元历。长于计谋,深受明元帝及太武帝宠信,言听计从。所受赏赐,牛羊益泽,赀累巨万”。明元帝时反对迁都邺城,建议以骑兵威临中原,被采纳。太武帝统一北方,击败柔然,其谋居多。协助魏初统治主笼络北方士族。笃信道教,师事天师道首领寇谦之。太武帝崇道灭佛,颇受其影响。修国史时直书拓跋部初期事实,并刻石于通衢大道,触犯皇帝忌讳,被族灭。其姻戚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亦受株连,全遭灭门之祸。 崔浩(東晉·大元六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 381~450) 清河東武城 (今山東武城) 人。字伯淵 (一作伯源),小名桃簡。宏長子。少嗜學,博覽經史,百家之言,無不該綜。好觀星,承家法,工篆、隸。明元 (拓跋嗣)初,拜博士祭酒,恒與經國大謀,始光中(424—427),進爵東郡公,拜太常卿,加侍中特進、撫軍大將軍,輔太武帝 (拓跋燾)一統北中國,寵遇為一時冠。後遷司徒,總百揆,詔理史務,監秘書事。作 《國書》三十卷,立石以彰直筆,國人憤嫉,構於帝,一族盡誅,晚境慘然。浩耽於臨池,太祖以其工書,每置左右。人多托寫 〈急就章〉,從少至老,初不憚勞,所書蓋以百數。《北史·本傳》 曰 “浩書,體勢及其先人,而巧妙不如也。世寳其迹,多裁割綴連,以為模楷。”《録隱軒題識》曰: “〈吊比干文〉傳為浩書。字體奇怪,他碑所無,似楷似隸,因以見當時筆法之遞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