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崔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崔光崔光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1990年1月21日 崔光 崔光北魏志人小说。杨衒之撰。原载《洛阳伽蓝记》卷四。《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录载。王金盛《历代微型小说选》、王汝涛《太平广记选》皆选入。是一篇叙述为官廉俭的故事: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国家逐渐富强起来,库藏盈溢,钱绢多得数不胜数。太后决定把绢赏赐给文武百官,每人数量不限,但必须是自己亲自肩扛背负拿走才行。朝臣大都量力扛绢回去,唯有章武侯王融和陈留后李崇扛绢太多,压得跌倒伤了脚脖子。太后即下令不再赏赐给他们绢,而令其空回。然而,侍中崔光只取了两匹。太后问他为什么拿得这么少,他说两手只能拿两匹,所获得的奖励就够多了。朝中上下,没有不称赞崔光清廉的。作品赞扬了崔光的清廉品德,颇有教益。故事通过分绢这件事,刻画了贪、廉两种人:王融、李崇见财眼开,贪得无厌,最终一无所获,名声也狼藉不堪;崔光清正廉明,知足常乐,不贪非分之财,得到的是上下一致的赞赏。行文用对比法,是非分明,褒贬得当,可资今人借鉴。 ☚ 元琛 阳松玠 ☛ 崔光 崔光451—523魏文学家。本名孝伯,字长仁。东清河鄃(今平原)人。幼年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白天躬耕事农,夜晚秉烛苦读,博览群书,才思敏捷,闻于乡里。太和六年(公元487年)官拜中书博士,旋即转任职著作郎,参撰《国书》。由于他才学出众,甚得魏孝文帝的重用和赞赏。孝文帝曾评价说:“孝伯才浩浩如黄河东注,今日之文宗也。”孝明帝尚在东宫为太子时,光为其师傅。光不仅才学超人,且有胆有谋。宣武帝去世后,广平王怀欲上殿哭大行,无人敢于阻抗,而独有崔光引汉赵熹推下亲王故事,广平王怀停止行动并向光致谢,被封为博平县开国公。死后谥文宣公。光信仰佛教,曾为沙门朝贵讲《维摩》《十地》等经卷,并著有《二经义疏》30余卷。光以宫商角征羽本音为五韵诗,与李彪赠答,内中有103郡国诗,分别以国别为卷,成书103卷。还有其他著述,如诗、赋、诔、颂、表、启等,共数百篇,集为50余卷,均载于《魏书》,传于世。 ☚ 雪夜行军 崔鸿 ☛ 崔光 崔光1916~1990男,汉族,1916年12月生,山西永济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参加革命,中专文化。1955年9月至1959年6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90年1月去世。 ☚ 龚饮冰 屠由瑞 ☛ 崔光451~523Cui Guangman of letters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崔光452—524北魏大臣。清河(治今山东临清东)人。本名孝伯,字长仁。家贫好学,初拜中书博士、著作郎,与李彪参撰国书,为孝文帝所识。宣武帝时任侍中、中书舍人、中书监等职。宣武帝崩,光与众臣拥孝明帝即位,以功封博平县公,参与朝廷典章仪制的制定,深受皇帝信重。正光四年(524)卒,年七十三岁。 崔光(北魏·正平元年——正光四年 451~523) 清河 (今河北清河)人。本名孝伯,字長仁,孝文帝(拓跋宏)賜今名。少貧嗜學,書耕夜誦,傭書以養父母。隨父徙代。太和中 (477—499) 拜中書博士,參撰《國書》,甚為孝文帝所重,每曰;“孝伯才浩浩如黄河東注,今日之文宗也。”孝明(拓跋詡) 在東宫,以光為太子師傅,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平恩縣侯、博平縣開國公,贈太傅,卒謚文宣。性寬和慈善,不逆於物。工書,嘗表定<石經>,勘校殘闕,欲修補之,後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