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崇善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崇善寺
崇善寺  chóngshànsì

座落於山西太原東南隅。始建年代迄無定論,大約在隋唐間。初名白馬寺,後改稱延壽寺、宗善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晉恭王即舊址增拓,始稱今名。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毁於火。現存主要建築有山門、鐘樓、大悲殿等。殿内有明代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千鉢文殊、普賢塑像三尊。寺藏宋、元、明版藏經多部。參閱光緒《山西通志·古蹟考八·寺觀》。

崇善寺

中国古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城区东南隅。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后于19世纪中叶烧毁,只余大悲殿及部分附属建筑。后寺前部改为文庙。在大悲殿前建山门为今崇善寺。据记载,寺中布局为廊院式,工字殿形制。主要建筑天王殿设正殿9间,重檐庑殿顶。大悲殿面阔7间,进深4间,属重檐歇山顶,上饰绿琉璃瓦。顶棚上、下用草、明,梁枋断面呈长方形。外檐斗拱可根据开间大小灵活设置,上檐为单翘重昂7踩,下檐为重昂5踩。殿内3尊造像为明代所筑。现存大悲殿为明代所建。

崇善寺

崇善寺

崇善寺在太原市东南五一路东,始建于隋末唐初,原名白马寺,曾为隋炀帝的行宫,又传为武则天少时出家的旧址,明代改为崇善寺。1864年(清同治三年)的一场大火,主要建筑物被焚毁,仅存大悲殿、山门、钟楼和东西厢房。1881年(光绪七年),山西巡抚攻之洞在废墟上建造了文庙,现为山西博物馆的一部分。大悲殿现为太原市佛教活动中心。
大悲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殿内运用宫廷彩绘,金碧辉煌,宽敞明亮,是太原保存最完整、最标准的明代木构建筑。殿内正面塑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采用佛家的“二十五有”,即40只手、手心各有一眼,乘以25构成千手千眼。佛像金光熠熠,线条流畅,姿容端庄,是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和珍贵的宗教艺术品。观音像两侧,左为文殊菩萨立像,右为普贤菩萨立像。三像高均8.5米,全身贴金,造型精美,已有600多年历史。殿内还有一尊木雕韦驮像、一尊铜像、一尊缅甸玉佛及十几尊铜像。
寺内藏有大量宋、元、明版经书;两册释迦牟尼应化事迹画册;一部清代和尚刺血手写的华严经;山门前矗立着一对明代铸的铁狮子;钟楼内有明铸万斤大铁钟,这都是寺内珍藏的宝贵文物资料。
单位:太原市崇善寺管委会
电话:86-351-2029035

☚ 后土庙   大佛寺 ☛
崇善寺

崇善寺

佛寺名。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隅。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曾更名延寿寺、宗善寺,明代改为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 (1381) 晋恭王朱棢为其母高皇后荐福,扩建该寺,占地约14万平方米,殿宇楼阁,亭堂廊庑近千间,甚是宏伟。清同治三年 (1864) 寺毁于火,仅存大悲殿及东西配殿一隅,遂改院门为山门,自成格局。大悲殿面宽7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覆以黄、绿色琉璃瓦。檐下斗拱宏大,前檐装有隔扇。殿内佛坛上供奉明塑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像,像高8. 5米,全身贴金,造型优美,技法娴熟。两侧是文殊、普贤二菩萨,也为明初所塑,比例适度,形象生动。寺内还收藏有宋、元、明版部分藏经及书法珍品,弥足珍贵。该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崇福寺   万年寺 ☛
崇善寺

崇善寺

位于市东南上官巷内。创建年代无考,据山门“宗唐遗址”及寺内残碑,知唐时已有。原名白马寺。明洪武十六年(1383),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为纪念其母高皇后,就原寺旧址进行扩建,并更名崇善禅寺。时规模宏大,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殿堂、楼阁、亭台、廊庑近千间。清同治三年(1864)毁于大火。现仅存山门、大悲殿、钟楼和东西厢房。大悲楼为寺内主建筑,面阔7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绿蓝三彩琉璃瓦。外观古朴、瑰丽雄伟,为典型的明代建筑。殿内有明塑佛像三尊,高8.5米,千手千眼观音居中,左右分别为普贤和文殊。雕刻工细,比例适度,衣饰流畅,至今保存完好。殿两侧有经橱,存有宋、元、明版藏经,以及明代绘制的释迦牟尼应化事迹画册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上五彩画,色泽艳丽,如同新作。寺内钟楼有大铁钟一口,门前有铁狮一对,均为明代珍贵遗物。

☚ 贞观碑   双塔寺 ☛

崇善寺

即“贝子庙❶”(314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