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峣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峣关

古关名。故址在陕西商县西北,因临峣山而得名。前据峣岭,后枕蒉山,关城就筑在山口的要路上,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前207年刘邦破武关后被阻于此,遂绕关逾蒉山,破秦军于蓝田南。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移置青泥故城(今陕西蓝田)侧,改名青泥关。隋大业元年(605年)徙还故址。

峣关

故址在今商县西北,因临峣山而得名。历史上为关中重要关隘之一。是关中平原通往鄂、豫的交通要隘。前207年刘邦破武关后被阻于此,遂绕关逾蒉山,破秦军于蓝田南。北周武成元年(559),峣关南移置青泥故城(今蓝田蓝桥)附近,并改名为青泥关。武帝建德二年(573)又改称蓝田关,隋大业元年(605),又徙还故址。唐时亦称蓝田关,是唐代全国六座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武关之内起着关中内城关的作用。文人墨客多有吟咏之作。唐代韩愈被贬往潮州,出蓝田关时写有“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

峣关

峣关

又名青泥关、蓝田关。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因临峣山得名。故址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10多公里处。前身为秦孝公时商塞。公元前207年,子婴“遣将将兵距峣关”( 《汉书·高帝纪》 ),即此。北周武成元年(559)移置青泥故城(今陕西蓝田)侧,改名青泥关。建德二年(573)又改为蓝田关,因蓝田县为名。隋大业元年(605),关址南移近秦岭主脊。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被贬为潮州剌史,途经此关,曾作*《左迁至蓝由关示侄孙湘》。

☚ 大庆关   蓝田关 ☛

峣关

古关名。故址在陕西商县西北,因临峣山而得名。前据峣岭,后枕蒉山,关城筑在山口的要路上,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破武关后被阻于此,遂绕关逾蒉山,破秦军于蓝田南。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将关城移置青泥故城(今陕西蓝田)侧,改名青泥关。隋大业元年(605年)又将关城徙还故址。

峣关

峣关

故址在陕西省商州市西北,今牧护关附近,因近峣山得名。峣关秦汉时已见于记载,直到北魏、西魏一直是武关道上的要塞, 是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要隘。公元前207年刘邦破武关入关中,秦王子婴遣将守峣关,刘邦绕峣关逾篑山大破秦军于蓝田县南。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移置青泥故城(今蓝田县城)南20里峣山,改名青泥关,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又改蓝田关,因蓝田县为名,隋大业二年 (公元605年) 又徙还旧址。

☚ 临晋关   蓝田关 ☛

峣关

秦置,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移置青泥城(今陕西蓝田县)侧,改名青泥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