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岑参《春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岑参《春梦》岑参《春梦》
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思骨肉,念朋友,怀家乡,忆旧游,往往形于梦寐。这么一件人人都会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小事,经过诗人们的艺术处理,就会成为动人的形象,能够更深刻和真挚地表达出内心所蕴藏的感情,使读者感到亲切和喜爱。岑参这首诗,正是写梦而很成功的作品。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春回大地,风入洞房,该是春色已满人间了吧,可是深居内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现了似的,季节的更换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尤其当寒冷萧索的冬天转到晴和美丽的春天的时候,面对这美好的季节,怎么能不怀念在远方的美人呢?在古代汉语中,美人这个词,含义比现代汉语宽泛。它既指男人,又指女人,既指容色美丽的人,又指品德美好的人。在本诗中,大概是指离别的爱侣,但是男是女,就无从坐实了。因为诗人既可以写自己之梦(那,这位美人就是女性),也可以代某一女子写梦(那,这位美人就是男性了)。这是无须深究的。总之,是在春风吹拂之中,想到在湘江之滨的美人,相距既远,相会自难,所以更加思念了。 后两句写思后之梦,由于白天的怀想,所以夜眠洞房,因忆成梦,在枕上虽只片刻功夫,而在梦中却已走完去到江南(即美人所在的湘江之滨)的数千里路程了。用“片时”,正是为了和“数千里”互相对衬,这两句既写出了梦中的迷离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蜜意深情。换句话说,是用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广度,来显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宋晏几道《蝶恋花》云: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即从此诗化出。在醒时多年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片时就实现了,虽嫌迷离,终觉美好,谁没有这种生活经验呢?诗人在这里给予了动人的再现。 岑参《春梦》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这首诗抒写对友人(或爱人)的怀念。被怀念的是男是女无法断定,也无须断定。诗中的“洞房”是深屋的意思,“美人”在古代可指女性,也可指男性。 落笔轻盈疏淡,含情反倒浓烈深切,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诗的前两句写梦前之思。“洞房昨夜春风起”点明地点、时间、节令,字面平淡,不明写相思,可是春风惹情,袭入内室,主人公深夜不眠而怀人的心态却活跃在纸背。从选材上看,洞房深居无聊,夜深人静之时,春风催生万物复苏之际,都是最容易牵动情思的时候,是最典型的怀人环境,作者把三者集中到一个诗句里,这就为下文创造了浓郁的气氛。“遥忆美人湘江水”正面写忆人。这里没有说忆得多切多苦,“遥忆”二字只算是轻轻一逗。但联上下诗句来读,我们就会知道:在那样特殊的环境里,想念人想念到连作梦也在追寻,那么,“忆”字的分量应当很重。而相距“遥远”,忆而不见,又该是多么凄怆!至于句中的“湘江水”,乃是娥皇、女英追觅舜帝,贾谊神思屈原,湘君湘夫人互致爱慕的地方,作者精心选用了这样一个地名,在表达诗歌的主题上,自然起着积极作用。后两句写梦中之思:“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行尽江南数千里”去干什么?那是去寻找所思念的对象。我们试想:寻见,是梦中的快乐;寻不见,连梦中也觉凄凉。不论寻见寻不见,梦醒后定然是加倍的思念与忧伤!这,大概是作者故意不写寻见还是没有寻见的原因。值得注意的,还有第三句中的“片时”二字:一方面,“片时”便行尽数千里,可见怀人之深切;另一方面,有了这两个字,诗篇便透露给我们:这一夜除作梦的“片时”以外,主人公在彻夜不眠地想着友人(或情人)——岑参诗,以善用奇峭浑劲的笔触写西域严酷雄壮的风光著称,这一首独缠绵宛转,反映了诗人多样化风格的另一面目。 写梦境入神,是这首诗的又一特色。写梦之前,先用“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作酝酿,创造思人至切必然成梦的气氛。写梦之时则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写得似真非真,迷离惝恍,若断若续,正符合怀人者终夜难眠后的片刻梦境。这种写法启人遐想,有绕梁余味。 此诗对后世影响很大。晏几道[蝶恋花]词中“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范成大[忆秦娥]词中“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及其诗《湘阴桥口市别游子明》中“遥忆美人湘江水,侧身西望剑门诗”等句,都由岑参诗脱化而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