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这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岑参在西域所写的送别诗,有一突出特点,就是往往先以大篇幅描绘出塞外奇景,于诗的结尾处方点出送别之意,所以他的这类送别诗同时也是出色的写景诗。这首诗大笔纵横,勾勒出西域地区大雪奇寒的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气壮山河的阔大胸怀。结尾之处折青松赠别,更显示了诗人的非凡志趣和与友人之间坚贞不渝的高尚情谊。 “天山”二句以重笔横出,先描绘出天山的千峰万岭,都早已是素裹银妆,经过大雪的装点,更显得崔嵬非凡。而阴云聚积不散,正是一场更大风雪来临的前兆,为下面的描写雪景作出铺衬。“北风”六句,句句挟带,连续使用六个地名,不仅增加了描景的真实感,也充分写出了塞外雪景的阔大神奇。天山、赤亭;银山、铁关; 交河、轮台,都在当时西州附近,分布于天山南北,也是诗人及友人当时活动的主要区域。一夜之间,北风骤起,大雪纷飞,连天山上的积雪也明显变得更厚了,极力写出雪势之猛,积雪之多。接着又通过汉月、胡风、鸟绝、马滑,从各个不同角度描绘出这场大雪的不同寻常。大雪明兼汉月,快逐胡风,连鸟都飞散殆尽,凝雪路滑,马更不堪行走,不仅渲染了雪势之大,也暗示出友人此行的艰难,为下面的送行先作出铺垫。 以上六句着重渲染雪势之大,来势之猛。“晻霭”四句通过“虚实”两种不同表现手法,转写大雪带来的奇寒。满天大雪整整下了一天,直到天色欲暮之时才算停止,但天空中依然是阴云万里,惨淡凝结,眼下雪停只是暂时的,而山阴悬崖之间,已经是坚冰千丈,纵横交错。可以想见大雪所带来的奇寒令人触目惊心。这种景象是诗人由想象而来的,因而是虚写; “将军”二句则是由在军队生活中实际感受到的,因而是实写。通过 “虚实”两种对照描写,将雪后的奇寒写足写透,更可显示出此次送别的不同寻常。 最后四句,有如画龙点睛,指出送别本意。而以折青松赠行送别,更是奇思奇想,出人意表。唐人送行诗,触目可见者都是折柳送别,以至成为当时诗中的熟语套语。诗人不袭人言,实发奇想,以折松代替折柳,不仅语新意奇,而且也正符合此诗中送别时的环境条件。诗人送别,不是在长安,而是在远处天涯的塞外,季节又是处在隆冬,自然是无柳可折。在大雪的淫威之下,万木凋零,唯有青松挺拔,迎风斗雪。折松送行,也正可借此激励友人要有青松不畏严寒,不怕风雪的精神,祝愿友谊有如青松,常青不衰。同时表现出诗人不学杨柳随风飘摆,遇寒凋零,而爱青松坚贞不渝的刚毅性格。前人评岑参 “意奇语奇”,此诗的结尾典型地代表了他的这种特点。 这首诗结构新颖,突破一般送别诗的结构形式,写送别而以描景为主。描写塞外大雪奇景及雪后奇寒,意境阔大,景象新奇,开前人所未有,新时人之耳目,结尾之处折松赠行,寓抒情于叙事之中,一洗送别诗缠绵悲戚之态,读之令人豪情激荡,感奋不已。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唐)岑参
【题解】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中国新疆中部,西端伸入中亚细亚,全长2500公里,为塔里木、准噶尔两盆地的分界。系由数列东西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著名高峰有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等,多冰川,为河流主要水源。此诗是作者天宝十四载(755)在北庭都护使封常清幕中所作。前数句写天山雪景,气象开阔,给人一种雄浑壮丽的感觉。萧治,生平未详,《唐诗纪事》作“萧沼”。 【作者】 岑参,唐代诗人,生平见前辽宁《营州歌》诗。 【注释】 ①常不开:谓天山之雪终年不化。②崔嵬:山势高峻貌。③赤亭:《新唐书·地理志》,伊州(今新疆哈密)纳职县(今哈密西南) 580里至赤亭,为伊州与西州(吐鲁番)合路处。据《元和郡县志》,纳职县距西州610里,则赤亭距吐鲁番40里左右。④“能兼”两句说,天山上的雪光能和月光一道照到银山碛,雪花随着边地之风吹卷到铁门关以外。银山,即银山碛,在今吐鲁番西南的库米什附近。 《新唐书·地理志》:由西州交河郡西南行, “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经礌石碛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铁关,铁门关。在库尔勒市北、铁关谷(亦称遮留谷、哈满沟)之南端。峡谷陡峭,孔雀河流贯其间,是古代由吐鲁番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孔道。晋代在此设关,因其险固,称铁门关,峡谷也因之称铁关谷,今峡谷中已铺设铁路。⑤交河:交河郡。唐天宝元年(742)改西州为交河郡,城在今吐鲁番城西约10公里的雅尔湖乡,因位于两条古河床交叉怀抱之处而得名。⑥轮台:唐贞观十四年(640)置县,隶北庭都护府,故址在今乌鲁木齐东北之米泉县。⑦晻霭:昏暗貌。⑧阑干:纵横。⑨都护:官名,都护使的简称。唐代在西北边疆设都护府,其最高长官称“都护使”。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这是岑参边塞诗名篇之一,为天宝十四载(755)诗人居轮台时作。岑参写了一篇《白雪歌》送别之后,意犹未尽,又以如椽巨笔写了这篇《天山雪歌》送别。诗开头四句总写天山常年被雪云笼罩,用“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为后面的描写作了铺垫。下面以六句诗从全貌勾画天山的雪景图: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唵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把天山雪光之明、雪势之大、雪中奇寒作了传神的描绘。最后写雪地送别,“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情意格外深厚。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这是岑参边塞诗名篇之一,为天宝十四载(755)诗人居轮台时作。岑参写了一篇《白雪歌》送别之后,意犹未尽,又以如椽巨笔写了这篇《天山雪歌》送别。诗开头四句总写天山常年被雪云笼罩,用“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为后面的描写作了铺垫。下面以六句诗从全貌勾画天山的雪景图: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唵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把天山雪光之明、雪势之大、雪中奇寒作了传神的描绘。最后写雪地送别,“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情意格外深厚。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