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岐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岐山周樗,号岐山,明武进人。善画山水,工龙、牛。 岐山qí shān(字)梁化凤,清代人,顺治间武进士。 岐山 岐山山名,周之发祥地。在今之陕西省岐山县城东北。山形似柱,故亦称天柱山。相传周初有凤鸣于此,故名凤凰堆。周太王古公亶父为避戎狄侵逼,离开豳地,越过梁山,徙居岐山之下的周原。《大雅·绵》二章:“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毛《传》:“率,循也。浒,水厓也。”郑《笺》:“循西水厓,沮漆水侧也。”孔《疏》:“文王之先久古之公曰亶父者,避狄之难,其来以早朝之时,疾走其马,循西方水厓漆、沮之侧,东行而至于岐山之下。”《周颂·天作》一章:“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韩诗》说:“徂,往也。夷,易也。行,道也。言百姓归文王者,皆曰岐有易道,可归往矣。易道,谓仁义之道而易行,故岐道险阻而人不难。”《鲁颂·閟宫》二章:“居岐之阳,实始翦商。”阳,山之南。郑 《笺》:“翦,断也。大王自豳徙岐阳,四方之民咸归往之,于时而有王迹,故云是始断商。” ☚ 甫草 旱山 ☛ 岐山山名,在梁山西南。《孟子·梁惠王下》: “去邠,踰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 鄭玄注: “梁山在岐山東北,岐山在梁山西南。”(《玉函山房輯佚書》) 《尚書大傳》: “遂策杖而去,逾梁山,邑岐山,國人束脩奔而從之者二千乘。” 鄭玄注: “岐山在梁山西南。”(《通德堂經解》) 岐山【同义】总目录 岐山凤野 岐山qí shān〖名词〗 岐山参见《北山》条。 岐山 岐山关中山名。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城东北。《书·禹贡》所谓“导岍及岐”, 《诗·大雅·绵》所说“至于岐下”,均指此山。《孟子·梁惠王下》: “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史记·周本纪》也有记载。周族在此繁荣发展起来,故为周族发祥地。《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列此山为华山以西七名山之一。《文选·西京赋》注云:“《说文》曰,岐山在长安西美阳县界。山有两岐,因此为名焉。”韩愈《岐下》、唐龙《岐山》、郭庄《岐山阻雨》等,均述及此山。 ☚ 梁山 吴山 ☛ 岐山 岐山关中重镇。位于陕西西部,地处长安西通陇右要道。秦、汉时属雍县。北魏设周城县,北周改三龙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始称岐山县,以境内岐山得名。沿袭至今。境内有*周原遗址、五丈原、*太平寺宋塔等古迹。 ☚ 麟游 凤翔 ☛ 岐山 岐山在陕西岐山县东北。山状如柱。亦称天柱山。又因其山两岐,俗呼为箭括岭,海拔1675米。相传周初鷟鸣于山上,时人亦谓此山为凤凰堆。《诗·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 至于岐下。”《禹贡》:“导岍及岐”,“治梁及岐”。自从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自邠迁于岐山南之周原,筑城郭居室,以居四方来归之民,为建立周王朝开创了基础。 ☚ 岍山 梁山 ☛ 岐山县名。隋开皇十六年 (596年)改三龙县置,治所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岐山之南。唐武德时移治今岐山县东北岐阳村附近,贞观八年(634年)移治今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