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岁暮归南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岁暮归南山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孟浩然 ←上一篇: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下一篇:夏日南亭怀辛大 → 诗词简介: 孟浩然四十岁入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诗名远扬,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却难免落第的命运。诗人极度懊丧之下,想直接上书皇帝,又很犹豫。此诗即为在这种情况下写来。诗表面上写自责,实为怨天尤人。 这是一首抒发仕途失意苦闷的诗。诗人落第,心怀怨愤,只好退居南山,然 不甘寂寞,颇有美人迟暮之感,故写此诗以婉曲之笔触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言“休 上书”,正是“身在江海,心居魏阙”的情思。“上书”而不为采纳,能不失望? 而“归敝庐” 之归,是“放归”,不是自愿,乃迫不得已,能无幽怨?颔联上句之“不才”,是谦辞?是反 语?兼而有之。“有才”而不为人识,犹千里马未遇伯乐也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①,南山归敝庐②。不才明主弃③,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④。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⑤。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河岳英灵集》题作《归故园作》。明活字本题作《归终南山》,恐误,因孟浩然未尝隐于终南山。南山当指岘山,因在家乡襄阳之南,故云。《唐摭言》卷十一载孟浩然至京在王维处,忽遇玄宗来,维奏闻,玄宗命浩然吟所作诗,即吟此诗前四句,玄宗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此事《新唐书》本传亦载。然此事可能出于附会,不足信。孟浩然曾于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次年应举落第即还襄阳,诗中即抒写落第后的愤懑之情和孤寂之感,意境深妙。 【注释】 ①北阙:汉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汉书· 高帝纪》:“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颜师古注:“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此处指朝廷。休:不要。②南山:指岘山。敝庐:自己的破旧家园。③不才:没有才能。诗人此处自称“不才”,乃怨愤而违心之词。明主:指玄宗,亦含怨讽之意。④此句意谓新春将至,逼迫旧年除去。 青阳:指春天。 ⑤张谦宜《斋诗谈》卷五云:“惟不寐才觉月窗虚,虚者无人相赏也。” 岁暮归南山 题解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①。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②。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③。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④。 注释 ①北阙:古人皇宫北面的城楼,是臣子们待朝或上书之处。上书:上奏章表示政见、请求任用。敝庐:谦称,指自己的家园。 ②不才:无才。本是谦词,这里实际是诗人的愤激之辞。疏:疏远。 ③青阳:春天。《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岁除:一年过去。除,去。这句意为一年将过去,春天逼近了。 ④永怀:长久地思虑。虚:空,寂静。 赏读 首联中“北阙休上书”是残酷的现实,诗人美好的盼望可以直接上书皇帝。可事实证明他太天真了。在此情况下道出了“北阁休上书”,正是诗人明白自己希望落空情况下的自艾之言,所以要“南山归敝庐”。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有反语又不尽是反语。诗人有大志,亦有“一座嗟伏”的诗才,是无才吗?可见有才不被人识,不识之人便是“明主”,可见“明主”亦不明,另外“明主”确是谀美之词,可见其求仕之心不死。而“多病故人疏”更是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引荐不力,却言是自己“多病”而疏远故人;“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而言世态炎凉;因“故人疏”而不使“明主”明察自己。此联有哀伤,有怨情,感情丰富。 求仕心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怎能不急,此乃五六句写出的诗人的心境。 最末两句写出诗人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松月夜窗虚”看似写景,实是抒情:补充上句中“不寐”,情景合一,余味无穷。“虚”字更是妙,溶进院落空虚、夜的空寂、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 这首诗表看言自己才疏智短,本该归隐。实则是诗人以风凉话的形式讲出的怨天尤人之语。句句意思含蕴丰富,层层传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浑厚的艺术风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