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岁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賜賦部 > 賞賜 > 歲幣 歲幣 suìbì 朝廷每年向疆外諸族所納之錢財。唐時已行,宋代最盛。宋·蘇軾《富鄭公神道碑》:“上命御史中丞賈昌朝館伴,不許割地而許增歲幣。”清·黄遵憲《馮將軍歌》:“何物島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歲幣。” 岁币 岁币❶也名 “岁贡”。宋王朝每年向辽、夏、金诸政权输送的金银财物。输辽岁币, 真宗时为每年银10万两, 绢10万匹。仁宗时, 又每年增银10万两, 绢10万匹。庆历四年(1044)与西夏议和后,每年输银7万两, 绢15万匹, 茶3万斤。输金岁币, 签“海上盟约”时规定将宋原输辽岁币改输金,后随着金宋间的时战时和, 不断加码。“绍兴和议”(1142)后, 每年输金为银25万两、绢25万匹,多时达银每年30万两。岁币的输送, 成为宋玉朝财政的一项沉重负担。 ☚ 三冗 宋代两税 ☛ 岁币 岁币亦称“岁贡”。五代晚期和宋代中原王朝每年送给北方邻国的财物。公元936年,后唐叛将石敬瑭 (892—942) 依附于契丹王朝,建立傀儡政权后晋,每年向契丹王朝献帛30万匹,岁币自此始。947年,契丹灭后晋,改国号为“辽”。1004年,辽大举南侵,宋王朝与之订立屈辱的和约,即“澶渊之盟”。盟约规定宋每年给辽王朝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直至12世纪初辽王朝灭亡后止。但在1141年,苟且偏安的南宋向金王朝称臣,更以每年银25万两,绢25万匹贡献于金,且改称“岁币”为“岁贡”。1044年,北宋为收买西夏王朝也每年给其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 ☚ 军饷 清帝优待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