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山越

中国古族名。百越的一支。山居的越人。《资治通鉴·汉纪》胡三省谓:“山越本亦越人,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 汉末至隋唐时对分布在今苏、浙、皖、赣、闽、粤等省部分山区越人的通称。此称首见于《后汉书·灵帝纪》, 三国时最为常见。因中原统治者横征暴敛,曾不断掀起反抗斗争, 三国吴和南朝陈时斗争更为激烈。南宋以后, 山越之称始消失。其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其他特点是好武习战,椎髻。

山越

山越

三国时期聚居于江南山区人民。包括古代越人后裔和为逃避赋役或避罪入山的汉族民众。后者占多数。前者保留了本族的一些特征, 在经济生活方面与汉人无甚区别。他们居于原来越人聚居的地区, 不入城邑, 开山生产铜铁, 自铸武器, 勇敢善战, 善于爬山。孙吴政权常征发山越当兵, 搜括赋税, 或将他们赏赐给官僚作客户和奴婢, 激起山越反抗。常凭借山谷险阻俟机出山攻陷城郭,杀略长吏。嘉禾六年( 237)为吴将诸葛恪平定后, 精壮四万余人被选当兵, 其余男女老弱出山进入平原耕种, 对江南的开发起了积极作用。参见 “宗部” 。

☚ 守冢户   义故 ☛

山越

古族名。百越族后裔,一说为百越的一支。其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分布甚广,汉末至隋唐时主要散居于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江西、湖南等省的边远山区。“依阻山险而居”、“俗好武习战”、“不纳王租”。因居处深山,以刀耕火种农业和狩猎采集为生。三国以来,封建王朝统治者不断使用武力强迫其提供赋税和徭役,为反抗中原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进行不断斗争。唐以后其名在正史中不复见。

山越

古族名。秦汉以后对居住于江淮等地部分山区越人的通称。《后汉书·孝灵帝纪》建宁二年(169):“丹阳山越贼围太守陈夤,夤击破之。”


山越

参见“百越”。

山越

古代南方民族。百越的一支。在山里居住的越人。胡三省注谓:“山越本亦越人,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汉末至隋唐时对分布在今苏、浙、皖、赣、闽、粤等省部分山区越人的通称。此称首见于《后汉书·灵帝纪》,三国时最常见。曾不断掀起反抗斗争,三国吴和南朝陈时尤为激烈。南宋以后,山越之称始消失。分散聚居于各山地,好武习战,椎髻。

山越

古族名。又称宗部、宗伍、宗贼。越人之名,大体上形成于东汉后期。汉末亦有一部分汉族逃奔其中。三国时分布于长江南部今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山岭地区。果劲善战,以气力相尚。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并能冶铸武器盔甲。阶级分化已较明显,但氏族组织残余较严重。东吴为扩充兵源及劳动力,先后对其用兵达三十八年之久,俘掠山越人民不下数十万,用于屯田和扩充军队。东吴军队半数左右由他们组成。山越出山对长江下游南部平原的开发有较大贡献。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汉族融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