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桑树出扦收获法speciel harves-ting method of mulberry in Shanxi province根据山西省气候寒冷、桑树生长期较短的特点而采用的株内轮伐的特种桑叶收获方法。出扦法相传开始于沁水县、阳城县一带。阳城县中裕村还有一株明代老桑树,就是历年应用这种剪伐技术收获春叶的,至今健旺不衰。 桑树基本树形养成后,在每年春季发芽前,将全株1/3~2/5的枝条,离基部10厘米左右处进行春伐,叫做出扦。具体的做法是把一个支干所生长的2~3根枝条作为一组,选择其中位置适当而壮实的一根枝条,进行春伐(出扦)。在春蚕大蚕期,把未经春伐的枝条全部从基部砍掉(夏伐),收获桑叶养蚕。春伐条(出扦)长出的新梢,不采不伐。待新梢长至15~18厘米时,进行疏芽,疏芽时选留生长健壮的2~3个新梢,任其生长成枝条,其余的疏去。夏、秋蚕期按照一般桑树的收获方式,采用桑叶。这种收获方式的特点是,桑树夏伐时留有春伐条的新梢桑叶,桑树的光合作用不致完全中断,减轻了夏伐对桑树生理的影响。其次是当年枝条是由春芽发育而成,枝条充实,耐寒性强。当地群众有“三出三不出”的出扦经验,即出粗不出细,出下不出上,出外不出里。这样可使树形整齐,枝条分布均匀。桑树经过几年连续出扦,树干逐年升高,到一定高度时,应停止出扦,在春发芽前或春蚕2、3龄时,将升高部分,全部伐去,恢复原来高度,当地称“刎桑”即截干。截干后由潜伏芽萌发生长,经过疏芽,形成树冠。翌年春季,再用出扦法收获桑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