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乡巨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山乡巨变

山乡巨变

长篇小说。周立波著。分上下两部,作家出版社1958、1960年出版。小说以团县委副书记邓秀梅下乡办社为主线,写湖南清溪乡在1955年建立和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的尖锐复杂的斗争经历。随着工作的开展,许多群众要求入社,但不少农民都在动摇犹豫:有的赶忙砍掉自留地的竹子;有的跑到地里痛哭流涕;有的装病和老婆假离婚;有的准备宰杀耕牛,抗拒入社;有的散布谣言,造成全村砍树风潮。面对复杂情况,邓秀梅依靠李月辉、刘雨生等骨干,团结广大积极分子;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逐步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终于建立了农业合作社,并发展和巩固了高级社。全书生动地概括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面貌,塑造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干部和农民的鲜明形象。作品善于运用方言土语,语言自然朴素,轻松幽默,富有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 小黑马的故事   白发魔女传 ☛

山乡巨变

当代长篇小说。周立波著。正篇于1957年12月完成,先在《人民文学》连载,后于1958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续篇于1959年11月定稿,先在《收获》刊载,1960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经作者修订,将两部合为一册,分上下篇,合计42万余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为该书定本。《山乡巨变》描写的是湖南地区一个叫清溪乡的僻静山村,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作者在《关于〈山乡巨变〉答读者问》中介绍说:“新与旧,集体主义和私有制度的深刻尖锐、但不流血的矛盾,就是贯穿全篇的一个中心的线索。”围绕这中心线索描写了“清溪乡的各个家庭,都被震动了,青年和壮年男女的喜和悲,恋爱和失恋,也或多或少地,直接或间接地和运动有关,”笔触深入到农村生活的深层和人物内心,“着重地考虑了人物的创造。”有的评论认为《山乡巨变》“最令人击节赞赏的艺术特色,就是作者能够用寥寥几笔,就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幅幅人物个性的速写画”。(黄秋耘:《山乡巨变》琐谈》)其它评论也都认为作品中的众多人物形象,都个性显明,栩栩如生。在作品结构方面,作者借鉴了“中国的古典小说,如《水浒传》和《儒林外史》,都是着重人物的刻划,而不注意通篇结构的”;注意到“再现运动行程”,但“没有勉强去生造一个完整的故事。”(周立波:《关于〈山乡巨变〉答读者问》)《山乡巨变》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明丽的地方色彩。苏联俄文本译者在译本序言中称赞“小说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国农村的乡土气息,散发着山茶花的浓郁芳香”,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积极主动投入生活的作家的精心创作。”《山乡巨变》出版后,不但受到国内评论界一致好评,而且很快被苏联、日本翻译出版。但在1979年重印时,作者“主要出于某种政治上的考虑”,却作了一些“值得商榷”的修改,“冲淡了生活的色彩和情调”,以及人物情节描写上的“谐趣”,因而显得“捉襟见肘”。(胡光凡:《周立波评传》)


《山乡巨变》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山乡巨变》

 长篇小说。周立波著。分为上下卷,分别于1958、1960年出版,1963年修订后上下卷合并成册出版。作品以1955年至1956年中国农村合作化高潮为背景,描写湖南一个偏辟山乡——清溪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小说以女主人公、县团委副书记邓秀梅带着党的指示下乡办社的活动为钱索,展现了合作化浪潮对私有制、私有观念的猛烈冲击所激起的层层波澜。在描写广大农民走向合作化道路的过程中,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带着亲切的乡土气息,刻画了一系列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生动形象。其中有对党的工作充满青春热情、时时保持政治敏感,而又有些偏袒妇女利益的青年女干部邓秀梅;有朴实勤恳、克己奉公的农村干部刘雨生;有善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宽厚风趣的党支部书记李月辉,以及忠厚纯朴却比较保守固执的老贫农陈先晋,还有绰号“亭面糊”的老农中盛佑亭等。作者善于把火热的斗争生活化入娓娓动听的日常故事之中,往往将对于新生活、新人物的描写与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风景画、风俗画的描绘相结合,创造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传递出新时代的信息。对人物思想行动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对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细节饶有情趣的描摹,赋予作品以清新明远、幽默隽永的格调,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山乡巨变

长篇小说。周立波著。正篇1958年出版。续篇1960年出版。生动描绘了湖南一个偏僻山乡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艺术地概括了这场运动的过程和基本面貌。着力描写了新一代农民的成长和老一代农民的变化、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是当代同类题材优秀长篇小说中生动深刻而又别具一格的一部。

山乡巨变

《山乡巨变》

长篇小说,周立波著。分正篇和续篇两部分。分别于1958年和196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正篇反映1955年冬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清溪乡建立初级社的过程和变化,续篇描述1956年高级社成立后斗争的深入、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作品人物形象生动、心理描写细致,对农村风景画、风俗画的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语言生动、朴素,富有湖南地方特色。周立波,益阳人,著名作家.

☚ 湖南省作家协会   六十年的变迁 ☛
山乡巨变

山乡巨变

长篇小说。周立波著。分正篇和续篇两部,分别于1958年、196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周立波于1954年冬回益阳深入生活,第二年又将全家从北京迁回益阳农村,自始至终参加了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工作。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了这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它通过一个山乡从建立初级社到转为高级社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国农村从生产关系到人们思想、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从反映的历史情况和典型意义看,可以说《山乡巨变》是《暴风骤雨》 的续篇,虽然一个写的是东北地区的土地改革,一个写的却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它们是中国农村的两次暴风骤雨”。小说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用寥寥几笔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在民族形式的探求与语言技巧上,具有独特风格。人们普遍认为,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感人的艺术力量。

☚ 大林和小林   山道弯弯 ☛
山乡巨变

《山乡巨变》

长篇小说。周立波著。描写20世纪50年代中期湖南一个偏僻山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女主人公邓秀梅是县团委副书记,为在清溪乡建立合作社,她团结群众,与当地基层党员干部一道,耐心帮助老一代农民摆脱了私有制观念的束缚,又以合作社人多力量大、抗灾能力强的事实,教育和吸引了广大中农,使大批单干户纷纷争取入社。最后,破坏合作社的谣言全部破产,山乡实现了从个体经济走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巨大变革,并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小说围绕各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对合作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及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成功地塑造了党的基层干部邓秀梅、刘雨生、李月辉以及淳朴厚道的老农民陈先晋、风趣幽默的“亭面糊”盛佑亭等的动人形象。全书由正篇(1958)和续篇(1960)两部组成,整个作品像一幅充满诗情的湖南农村风景风俗画,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 上海的早晨   烈火金刚 ☛

《山乡巨变》shan xiang ju bian

The Great Changes of the Mountain Village→周立波 (Zhou Libo)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