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之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山之子

山之子

散文。李广田著。发表于1937年3月《文丛》创刊号。写一个以采撷泰山峭壁上的百合花为生的哑巴——山之子的生活和命运。为了生存,哑巴的父亲最先攀到陡立的峭壁上去采取百合花,卖给进香人。父亲在一次采花时坠山而死,后来哥哥也不幸被山风吹下了悬崖。为了赡养老母,哑巴不得不接续这种艰险的生涯,继续勇敢地攀援在山间陡峭的崖壁上。文章通过山之子生活的艰难和不幸,歌颂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困厄中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精神。作品将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物刻画交融一体,互相映衬,平凡中见雄奇,寓意深刻。

☚ 画梦录   杜鹃 ☛
山之子

山之子

李广田作。初载1937年3月《文丛》创刊号,后收入1939年5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雀蓑记》。本文所记的是作者客居泰山中天门“泰山旅馆”时的见闻。作者先写了中天门以上的山势地形以及乡下香客们进山朝圣的情况,然后写了与两个山里孩子的交谊,再从他们的口里引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泰山后面有一个古涸涧,两面是峭壁,中间是深谷,而在那峭壁上就生满了百合花。”山之子,一个哑巴,他的父亲为了生活,采花时坠入山涧,他的哥哥后来在采花时又被山风吹下悬崖,为了奉养他的老母和他的寡嫂,哑巴“不得不拾起这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作者描绘山涧的险峻,叙写毒蛇、“山鬼”的凶恶,处处渲染了哑巴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在结构上,前后两部分以香客篮里的百合花与哑巴父子两代人的采花职业作联结,在表面的松散中有着内在的联系;语言洗炼,笔调沉重,以白描写人写事,笔笔都饱蘸着感情。

☚ 竹刀   路亭 ☛

山之子

现代散文·李广田作。收入《雀蓑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5月初版,为“文季丛书”之四。本文叙述了泰山上的一个哑巴——山之子——的悲惨命运:哑巴的爸爸是“一个顶结实勇敢的山汉”,为了谋生,他成年在悬崖上采掘百合,卖给从乡下来的香客;哑巴的哥哥“也随着爸爸作这种事业”;然而他们都先后坠下悬崖。而今哑巴虽“不曾忘记爸爸和哥哥的殉难,然而就已为了爸爸和哥哥的命运,他不得不拾起这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文中倾注了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在结构上,作者取“欲擒故纵”的手法,先写登山的乐趣,写看到香客携百合下山时的惊奇,再写路遇两个小朋友,听到他们讲述“山鬼”、“毒蛇”时的纳闷,如此散漫铺开,正是为后面引出哑巴的故事作个铺垫,开篇时那些看似“闲笔”的部分,其实都有“用意”,处处都有照应,虽精心构思,却信手写来,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尤显出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山之子》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山之子》

 散文。李广田著。写于1936年11月。作品先写登泰山途中所见景色和一路上的兴致与观感,继而笔锋一转,讲起传说的山鬼故事。原来住在山上“升仙场”小庙中的一个哑巴,其父兄均因采摘悬崖下的百合花而坠崖身亡,被人们说成是做了山鬼的替身。而哑巴不畏艰险,还在父兄丧命的山涧中攀援摘花,靠卖花给游客来养活老小。作者以充满同情与赞叹的笔调,描绘挺立在山石之上的哑巴的形象,称他为真正的山之子。又勾勒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哑巴形象,则显得那么朴实浑厚。文路迂回、文笔简练而富于淳厚的诗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