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中送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前人有称绝句为“截句”的,以为绝句乃截律诗而得,这是一种误会。不过,如就绝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而论,那倒确乎可以称为“截句”,如王维《山中送别》写送别情事,就可以说是“截”去了事件的主体而保留了一个尾声。 诗篇一开始就是“送罢”,这种写法在送别诗中是少见的。似乎正是因为话别、惜别的场面在诗中已写得太多,诗人干脆割弃了这样的场面。不过,“山中相送”四字还是大可玩味的。“山中”本与世隔绝,所与游息者,必属亲知。相契极深,一朝离去,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又使得居者感到格外的难堪。这一层感触是不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的。避开不说,只言“送罢”自佳。 山路崎岖萦纡,彼此依依难舍,送一程又一程。行人明发,而送罢归来,天色已晚。所以“日暮掩柴扉”与上句虽然跳越了一段时间,倒也合乎情理。日暮闭扉,原属常事,天天如此,有什么好写?写出来却有一种不同寻俗的意味。盖隐居山中的人对世俗本持关门态度,唯有同侪来访,方得洒扫三径,敞开蓬门以迎。而今,常登门造访的人却离此远去了。“日暮掩柴扉”——从此以往,怕是“门虽设而常关”了。这句初读平常,反复含咏,颇有兴味。 诗的后二句是一问:“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出,“王孙”指游子、行人。这一问似乎突如其来。揆之情理,这样的问题应是送别分手的致语,置之送罢归来之后,是逆挽。这山中送别,大约发生在春芳衰歇的时节,所以诗人致语道:春草还会如期再绿,而行人归来是否有期?即使行者回答是肯定的,送者日暮掩扉之后,仍觉忽忽心未稳。“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可以说是他下意识地发出的疑问。不言惜别,而其情自深。 王维喜欢在短小的五绝中设问,如《相思》、《杂诗》、《孟城坳》及此诗,均为显例。这可说是一种“启发式”的写法,对于丰富五绝这种最小诗体的诗意很有效。而将送别致语用逆挽方式放到诗末表出,取得深长的意趣,则是此诗的特点。 山中送别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王维 ←上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下一篇:红豆 → 诗词简介: 此诗作年不详,送别之人亦不详。诗中不写送别时情景和场面,即写送别归来闭门。后二句却又想念友人,问他明年春草绿时归不归,表明实不愿友人离别,深厚的友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语言平淡,感情真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