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学
当代文学刊物。月刊。1950年6月于济南创刊。初名为《山东文艺》,由山东省文联筹委会编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3月停刊。1953年3月复刊,出版11期停刊,改为与《大众日报》合办《文艺副刊》。1956年5月独立办刊,更名为《前哨》。1960年1月改为《山东文学》。“文革”中停刊。1977年2月复刊,由山东省文联主办,山东文学社编辑、出版。1988年改由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办。它是山东省最早创办的综合性文学月刊,至1989年6月共出355期。《山东文学》以“当代性、文学性、探索性”为主要特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双百”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强调时代感,力求形象准确地反映社会变革,多方面展现社会主义新人新风貌,提倡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自觉地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为己任,注重文学新人的扶植与培养。为鼓励创作,该刊于1985年开始设立“蒲松龄金像奖”。有些作品为广大读者所称道,并多次在全国性评奖中获奖。短篇小说《卖蟹》(王润滋)、《声音》(张炜)、《洞天》(李贯通),报告文学《爱的暖流》(牟崇光、桑恒昌),散文《祖父》(马瑞芳)等均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山东文学》
山东省文联主办的综合性文学刊物。1950年6月创刊,1956年5月易名《前哨》,1960年1月恢复现名。它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特别注重扶植和培养文学新人。该刊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还发表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文学评论等。
山东文学
山东文学
刊名。1960年1月 10日创刊于济南。是山东省大型文艺刊物。月刊。创刊时主编为刘知侠,副主编为苗得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6开本,80页码。主要反映全省文艺创作成果。1966年1月停刊。后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