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会馆1931年,由《大中时报》社长徐皆平等人组成山东会馆筹委会,1933年在今大沽南路365号购得薛姓楼房一所作为会址。会馆占地4.96市亩,有房屋30余间,其中主楼上下两层,有8间正房,院内东北角有小楼一座,院内地势宽阔,有树木及花圃,后又增建可供出租的临街二层楼房20余间,临街大铁门上砌筑骑门楼,门额上镌有“山东会馆”4个大字,为名书法家陶玉耕的手笔。会馆有商店会员300余家,个人会员4000余人,在各省会馆中人数最多。1940年会馆购得今苏州道两个大四合院,扩办了山东公学。“七七事变”后,会馆楼房曾一度被日本人强占,只留下院内东北角小楼给会馆办公。1942年收回大楼及庭院,并将原建筑改建为山东医院。天津解放后,山东医院改称津光医院,山东公学改名为津光小学。1953年山东会馆的产权自愿交给政府,1956年会馆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