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赋修辞
袁梅《屈原赋译注》认为屈原赋运用修辞格主要有:比喻、比拟、象征、夸张、铺叙、对照、对偶等。但大部分著作、论文往往只分析比喻、象征、对偶、想象等几种辞格,而且泛泛而论,缺乏新意。第一个对屈赋修辞特征作全面而专题研究的是汤炳正《屈赋修辞举隅》(《四川师院学报》1979年第三期、第四期,1980年第二期,后收入《屈赋新探》)。汤炳正认为,屈赋修辞形式有:1.譬喻:(1)明喻,(2)对喻,(3)暗喻,(4)不同的譬喻手法交替使用;2.借代:(1)事物与事物的所在或所属相代,(2)事物的局部与整体相代,(3)事物的抽象与具体相代,(4)事物与事物的成因或来源相代;3.比拟:(1)将物拟人,(2)将人拟物,(3)以物拟物;4.双关:(1)音义双关,(2)借义双关,(3)谐音双关,(4)音形双关;5.联迭:(1)同义联迭,(2)同类联迭;6.重现:(1)全句重现,(2)虚词改变,(3)实词改变,(4)虚、实词皆有改变;7.倒置:(1)时序倒置,(2)词序倒置,3)句序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