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性tier disposition树冠发育过程中分枝排列的自然特性之一。层性是顶端优势和芽异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顶端优势,层性明显的果树, 从幼年开始,中心干上的顶芽或剪口芽萌发为旺盛的延长枝, 顶芽或剪口芽以下的几个侧芽, 可萌发为强壮或较强壮的枝条, 中部的芽抽生较短小的枝, 中部以下的芽多数不萌发而为潜伏芽。随着幼树的生长, 顶部强壮的枝条逐年生长, 形成骨干枝, 中部的弱枝或形成枝组, 或成为弱小枝。骨干枝随着树龄增长, 渐渐长大, 弱小枝则逐渐衰亡, 使骨干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呈分层状态(见图)。 层性的表现因树种、品种、树龄、枝干级次不同而异。凡顶端优势强、干性明显、顶芽及附近数芽发育特别良好的树种,层性就明显,如枇杷、银杏、核桃、长山核桃等,其次如苹果、梨;顶端优势弱、干性不明显,其层性也不明显,如柑橘、桃等。幼树层性明显,随着树龄的增长,层性遂不明显。层性在中心干上比主枝上表现明显 果树中心干上枝的层性 。 层性是果树需光适应性或光照自我调节的表现。具有层性的树冠, 由于层与层之间有较大间隔, 有利于树冠内的通风透光。在生产上, 常通过整形修剪将苹果、梨、核桃、栗、柿、山楂等果树培养成有一定层性的树形。层性crown stratification树木主枝在中心主干上层次分布的特性。是枝条顶端优势和芽异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心主干上先端的芽,较充实而顶端优势强,常抽生强枝;中下部的芽常依次减弱,多抽生短枝;基部的芽甚至不萌发。这样自苗木开始逐年生长而形成树冠层性。它有利于树冠通风透光,立体结果。不同果树层性强弱不一,如枇杷、核桃、长山核桃较明显;苹果、梨其次;柑橘、桃不明显。栽培上常因势利导将树冠整成分层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