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指尿与纯水重量之比而言。是尿常规检查的一项内容。尿比重的高低与尿内含晶体、胶体、固体成分多少有关,正常时为1.010~1.025,大量饮水时可降低至1.003,长期不饮水可增高至1.025以上。临床检查尿比重对了解肾功能情况有帮助。
尿比重
尿比重反映尿液内可溶性物质和水分的比例,因此临床上用来估计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24h总尿量的比重约在1.015~1.030之间,而一天中各次尿液的比重受饮水及出汗等影响变动很大,稀释时可低至1.001,浓缩时可高至1.040。除摄入水量可影响比重外,年龄也有影响。一般正常青年人在不严格限制饮水下,最大比重能达到1.026。40岁以上,尿浓缩功能逐渐减低,每增加10岁尿比重平均下降0.0015。同时在测定比重时需纠正温度对尿比重的影响。尿比重计一般规定以15℃为标准,每增减3℃,应在读数上分别加减0.001。尿内含有蛋白质时,每1g/dl蛋白质,应从读数上减去0.003; 尿内含有葡糖时,每2.7g/L,应从读数上减去0.001。当含有肾盂造影剂时对尿比重影响更大(可高达1.065)。尿比重固定于1.010±0.003,称为等渗尿。表示浓缩与稀释功能均受损害。若测定全日各次尿比重均不达到1.018时; 或者全日各次尿比重差距不到0.008以上,均表示浓缩功能不全。当在肾脏病变影响到尿的浓缩功能时,就出现低比重尿。如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尿色清淡,比重低。其次在肾小管病变、应用利尿药物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后的渗透性利尿期,亦可见低比重尿。但当脱水或血容量不足尿液浓缩时,则尿比重可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