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尽地力之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尽地力之教

尽地力之教

战国时李悝关于发展农业的经济思想。李悝曾为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之教”,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李悝指出:“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说苑·反质》)“尽地力之教”是要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做到耕作勤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本末论   农战说 ☛

尽地力之教

战国时李悝变法时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汉书·食货志上》:“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利用土地肥力,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

尽地力之教

战国初李悝(前455—前395)提出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政府赋税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汉书·食货志》“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做到“治田勤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李悝是我国较早的重农思想家,认为农业(包括家庭纺织业在内)是国家社会经济的基础,是财富的基本来源。他指出 “农事害”是“饥之本”、“女工伤”是“寒之源”(《说苑· 反质》),如果农业搞不好,则 “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李悝对方百里之地的地力做出估算,指出: “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小泽邑居叁分去一,为田六百万畮(亩)。治田勤谨、则畮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矣”(《汉书·食货志》)李悝还提倡“必杂五种”的多种经营方式,如果有的作物遭受自然灾害,亦可以其他作物的收获弥补。还要做到“力耕数耘”,耕地要深,锄地要勤。收获时要抓紧季节等等,“尽地力之教”等主张,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尽地力之教

尽地力之教

战国前期李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主张。语见《汉书·食货志上》:“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李悝认为:“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说苑·反质》),“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治田勤谨”,便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指出方百里之地,以土地900万亩计算,除山泽城邑住宅占地300万亩外,尚余耕地600万亩,若“治田勤谨”,每亩可增产三斗,不勤谨则每亩减产3斗,600万亩共可增加或减少粮食180万石。为保证农业的丰收,李悝提出以下主张: 种植谷物时“必杂五种”,以便当某种作物遭受自然灾害时,还有其他作物可以收获;“力耕数耘”,即深耕勤锄;“收获如寇盗之至”(《汉书·食货志》),即收获时抓紧季节。尽地力之教的核心是治田勤谨,以保证封建国家取得稳定的财政收入,使“国以富强” (同上)。

☚ 分业定人论   六岁穰六岁旱 ☛

尽地力之教

战国时李悝关于发展农业的经济思想。 《汉书·食货志上》:“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李悝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伤则国贫”。“尽地力之教”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做到“治田勤谨”,提高耕作技术,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据李悝估算,治田勤谨者,每亩增产三斗,不勤谨者则反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