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尼可马克伦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尼可马克伦理学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伦理学著作。相传由其子尼可马克根据亚里斯多德的讲课笔记整理而成,一说是亚里斯多德本人所写而献给其父亲或儿子(他俩皆名尼可马克)的。此书共10卷,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至善、幸福问题。亚里斯多德认为,善是事物追求的目的,也是人生目的和道德准则;至善是一切事物追求的最高目的,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和最高道德准则。至善是和具体的真实的善联系一起、不可分离的;对人而言,善的生活就是现实生活。伦理学研究的就是现实人生的善的生活。至善就是幸福,它作为道德的目标和理想,是现实人生可以达到的。对于人的感官快乐和物质享受与道德的关系,亚里斯多德反对禁欲主义和纵欲主义两种极端,认为不是一切快乐都是善、幸福,因而不可把善和幸福归结为快乐,也不是排斥一切快乐才是善或幸福。人是理性动物,人的灵魂有理性与非理性两部分,因而快乐有道德与非道德之分。没有理性控制的纯感官的快乐,是普通动物的行为即人的动物性本质与行为,不属道德范围;人的在理性指导下的快乐,是道德的快乐,属于善或幸福的内容。人的理性又有最高级的纯理性(即不受情欲牵连的能动的“玄思理性”)和实践理性(与情欲相联系的理性)两种,此二者功能不同,在它们指导下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也不同:纯理性表现为人的科学才能,它的实现是“理智的美德”(或“知识的美德”,“知德”),这是近乎神的“神性之德”,只有极少数人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实践理性表现为人的计度才能,它的实现是“道德的美德”(或“行为的美德”、“行德”),它由习惯而形成。因而德性虽是天赋,但形成则在于后天,它有赖于道德的教育、训练和修养。正因为这样,所以道德对个人而言,就有选择自由和道德责任,为善为恶皆属自愿。人的行为有“过度”、“不及”、“适中”三类,过与不及皆是恶行,唯有适中是善。因而道德选择的根本原则是“适中”(“中道”或“中庸”)。他以中道为原则,论述了一系列道德的基本关系和范畴。主张在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基础上使两者统一起来,用利他精神对待公正与友谊。认为人生最高目的和理想生活,是基于物质快乐的理性生活,即以灵魂中最高级最完善的纯理性指导,“操修理性而运用思想”,但这仅有少数“通神之人”可以达到的“神性生活”,对一般人而言,是使自己各方面本质、功能得到圆满实现,成为各种美德兼备的“完人”。这就是至善和最大幸福。《尼可马克伦理学》建立了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现实主义幸福论的理论体系,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对以后伦理思想发展的影响极大。中译本由苗力田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

尼可马克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伦理学著作,也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伦理学著作。共10卷。据西塞罗说,此书为其子尼可马克所编,故得此名。参见“亚里士多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