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尼克松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主义Nikesong zhuyi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任内提出的调整美国对外政策战略重点的外交方针。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时, 美国面临国内外的困难局面: 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 引起国内不满;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美国与西欧日本矛盾加深 ;第三世界力图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 中苏关系恶化。尼克松政府认为, 这种形势表明战后以来的两极世界即将被多极世界取代, 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利用各种相互制约的力量关系,操纵力量“均势”,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出访途中在关岛对记者发表谈话, 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 被称为 “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 。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 一篇国情咨文中, 把只是针对亚洲的 “关岛主义” 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 “尼克松主义”, 宣布要以 “伙伴关系”、“实力”、“谈判” 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 “三个支柱”。其内容为: 与盟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实际上是要西欧、日本分担防务义务, 要美国扶植起来的傀儡或附庸更多地承担军事行动的任务, 以使美国腾出手来,收缩战线, 加强重点, 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霸主的“实力”, 以 “实力” 为后盾进行“谈判”,达到限制苏联实力增长、使苏联“自我约束”的目的;改善对华关系, 加强自身战略地位。尼克松主义是美国的全球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守的标志, 是美国力图继续称霸世界但又力量不足的表现。 ☚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 ☛ 尼克松主义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69年7月25日在关岛发表谈话中提出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所谓“新亚洲政策”。西方报刊也称此为“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他把“新亚洲政策”推广运用于全世界,提出对外政策三原则:“伙伴关系”、“实力”、“谈判”,并正式称之为“尼克松主义”,或称“和平新战略”。 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主义美国总统尼克松在60年代末提出的全球战略。又称关岛主义,因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举行记者招待会阐述当时美国政策得名。60年代末,美国陷在印度支那战争的泥潭,美国力量衰退,苏联在核军事力量上接近美国的水平,美国同西欧、日本的矛盾加剧。为了适应国际关系的新形势,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尼克松同基辛格谋划,提出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一方面表示恪守对“亚洲友邦”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亚洲国家在“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卫”上逐渐负起责任。尼克松的讲话表明,美国的“新亚洲政策”的本质是实行战略收缩。1970年2月,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正式把尼克松主义发展成为美国的新全球战略。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同盟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缓和相互之间的矛盾; 建立充足的核力量,维护美国的相对核优势,放弃“两个半战争”的理论,改为“一个半战争”战略,从亚洲收缩,加强欧洲地区的兵力; 从实力地位出发,明智地进行谈判,以谈判代替对抗,打开美中关系,缓和僵冷的美苏关系。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分水岭,标志着美国从战略攻势变为守势的重大转折。 ☚ 对外开放政策 协议 ☛ 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主义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上台后所推行的美国对外政策。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第37届总统。面对国际力量多极化的趋势和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为了保住美国霸权的地位,他提出了一整套新的战略方针。这年7月25日,他在出访途中于关岛发表美国亚洲政策演说,一方面强调美国将继续恪守条约的义务; 另一方面,强调美国要收缩力量,不过多地介入亚洲事务,要求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自己的事务。这个讲话被称为“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从广义上说,尼克松主义应当包括此后尼克松一系列对外政策的讲话。1970年2月8日,他向国会提出的“7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 争取和平的新战略”长篇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成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提出了 “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即以伙伴关系为核心,将盟国和仆从国推上第一线,美国出钱出枪,用当地人打当地人的策略; 以实力为基础和后盾,建立一支强大的现实威慑力量,提供“核保护”; 以谈判为重要手段,从实力地位出发进行谈判。尼克松承认,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当今,“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即美、苏、中、日和西欧,美国不是要“悲哀地放弃美国的领导”,而是要“巧妙地利用各种相互斗争的力量的对立来抑制他们自己”,使他们“相互制约”,以维持“全球均势”,从而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尼克松任内,美国退出了越南战争,同中国改善了关系,同苏联进行对话,缓和了相互关系。 ☚ “三和”路线 里根主义 ☛ 尼克松主义Nixon Doctrine(面临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美国内外交困的严重危机,尼克松就任总统后对美国全球战略作了重大调整,这一重大战略调整被称为~) 尼克松主义Nixon Doctrine美国在越南战争后推行的亚洲政策。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总统在关岛对新闻界谈话中首次提出。原则是:美国将恪守所有与东南亚国家订立的条约和义务;继续将东南亚和日本置于其核保护伞和海、空军的保护下,美国军队不再在亚洲进行地面战争,只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受援国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即奉行“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政策。1970年2月18日,尼克松在给国会的报告中,把这种所谓“新亚洲政策”推广运用到全世界,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是“持久和平大厦”的“三个支柱”。该政策是美国在越南战争后力量衰落的情况下亟欲保持其霸权地位的产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