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尚书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尚书郎

尚书郎

官名。东汉置,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 建安   血流芒砀白蛇亡,赤帜纵横游四方 ☛
尚书郎

尚书郎

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通称为尚书郎。参见“郎(2) ”。“郎中”及“侍郎”。

☚ 尚书   侍郎 ☛

尚书郎shàng shū láng

〖名词〗
官名。尚书台各曹综理政务的要员(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等我做了御史台的尚书郎,自以为有幸成为皇上的近臣,能够使用自己的口舌。

尚书郎

尚书郎

官名。汉代置。掌起草文书。《晋书·职官志》: “尚书郎,西汉旧置4人,以分掌尚书。其1人主匈奴单于营部,1人主羌夷吏民,1人主户口垦田,1人主财帛委输。及光武分尚书为6曹之后,合置34人,秩四百石,并左右丞为36人。郎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五日于建礼门内。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选有吏能者为之。”

☚ 尚方丞   尚厩使 ☛

尚书郎shàng shū láng

官名。东汉尚书分曹办事,担任曹务的称尚书郎。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徐防传》:"防少习祖父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郎。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特补尚书郎。"其后,魏晋南北朝、隋皆沿置,职事不尽相同。

尚书郎

官名。西汉置,为尚书属官,掌出纳文书章奏,员四人,一主匈奴事务,一主羌夷、吏民上书等事务,一主户口垦田,一主钱帛委输。东汉沿置,员三十六人,分隶于诸曹尚书,掌呈奏表章,代拟诏令,秩四百石。或称尚书郎中、侍郎。魏、晋、南朝为尚书省属下诸郎曹长官的通称,多冠以曹名,掌本曹事务。隋初改称尚书侍郎,炀帝大业三年(607)复置,为尚书省属下二十四司长官的通称。唐朝定制称为尚书郎中。

尚书郎

官名。西汉尚书令属官有郎四人,分主匈奴单于营部、羌夷吏民、天下户口土田垦作、钱帛贡献委输等事。东汉分尚书为六曹,置郎三十六人,秩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东汉之制,孝廉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限满后得任外官,补县令长史丞尉。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政务,通称为尚书郎。

尚书郎

官名。为尚书的属官。据《汉官仪》记载,在成帝以后的西汉时期,有尚书郎四人,协助尚书仆射处理事务:“一人主匈奴单于营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天下户口土田垦作,一人主钱帛贡献委输。”东汉尚书台时期合置尚书郎三十四人,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五日于建礼门内。尚书郎有等级差别:初任称守尚书郎;满一年称尚书郎中;满三年称尚书侍郎。尚书郎之下还有尚书令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也有侍郎、郎中两个级别。尚书郎分曹办事;《三国会要》记魏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别兵、都兵、考功、定科,凡二十三郎。青龙二年(公元2 34年)有军事,尚书令陈矫奏置都官、骑兵二曹郎,合为三十五曹。蜀曹郎可考者有吏部、左选、右选、度支诸曹;吴有选曹、户曹郎,其余无考。《晋书·职官志》载晋武帝罢农部、定课,置直事、殿中、祠部、仪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主客、右主客、驾部、车部、库部、左中兵、右中兵、左外兵、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左士、右士、北主客、南主客为三十四曹郎;后又置运曹,凡三十五曹。东晋初,无直事、右民、屯田、车部、别兵、都兵、骑兵、左士、右士、运曹十曹郎。康、穆以后,又无虞曹、二千石二郎,只有殿中、祠部、吏部、仪曹、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驾部、库部、中兵、外兵十八曹郎。后又省主客、起部、水部,余十五曹。《宋书·百官志上》载宋高祖初,加置骑兵、主客、起部、水部四曹郎,合为十九曹。太祖元嘉十年(公元443年),又省仪曹、主客、比部、骑兵四曹郎。十一年(公元434年),又并置。十八年(公元441年),增删定曹郎(即三国魏的定科郎),三十年(公元453年),又置功论郎,太宗时,省骑兵。合计为二十曹郎。每一曹并不是都有一个郎去主管。例如西晋,分尚书为三十五曹,而尚书郎只设二十三名,一人或统一曹,或兼统二曹,并且常作更改。魏晋至南朝宋,各尚书分领哪些曹,也无记载,或者如东汉的“合署”制度。至南齐方明确规定每一尚书分辖若干曹,行“分领”之制,每曹也有固定的郎办事。据《南齐书·百官志》载,南齐尚书令总领尚书台二十曹(包括不分曹的二尚书);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吏部尚书领吏部、删定、三公、比部四曹;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左民尚书领左民、驾部二曹;都官尚书领都官、水部、库部、功论四曹;五兵尚书领中兵、外兵二曹。祠部尚书与右仆射通职,不分曹,起部尚书兴建宫庙时权置,不分曹。梁的分曹,据《隋书·百官志上》所载,有吏部、删定、三公、比部、祠部、仪曹、虞曹、主客、度支、殿中、金部、仓部、左户、驾部、起部、屯田都官、水部、库部、功论、中兵、外兵、骑兵等郎二十三人。他们与各尚书的领属关系不详。《通典》记陈为二十一曹,省梁二曹,惟不知是何曹。北魏尚书共有三十六曹。北齐尚书与诸曹郎也有固定的领属关系,据《隋书·百官志中》记载,吏部统吏部、考功、主爵三曹;殿中统殿中、仪曹、三公、驾部四曹;祠部统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五兵统左右中兵、左右外兵、都兵五曹;都官统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五曹;度支统度支、仓部、左户、右户、金部、库部六曹。共计二十八曹。隋唐以后,每部一般都分设四司。隋初二十四司置三十六侍郎分司曹务,并定期到设在宫禁之内的尚书省直宿,如汉代制度。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诸司又各置一员外郎,管各该曹的籍帐。隋炀帝升侍郎为尚书的副职,各司侍郎单称为郎,改员外郎为承务郎。至唐代,各司以郎中、员外郎为司的正副主官,相沿至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