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省六部诸司郎中、员外郎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置郎中、员外郎,为本司长贰。
简称与别名❶南官散郎。宋前期尚书省郎官(郎中、员外郎)别称,因元丰改制前二十四司郎中无职事,仅起唐散官阶叙秩禄作用。《长编》卷169,皇祐二年八月己未:“张尧佐,庆历三年冬从开州来,是时犹作南宫散郎。”同上书,庆历四年三月己巳:“职方员外郎、同判登闻鼓院张尧佐。” ❷六曹郎官。尚书省六部所属二十四司郎中、员外郎通称。《北山集》卷35《省官》:“绍圣间,六曹郎官犹通轮宿直。”《合璧后集》卷26《六部门·总员外郎》:“本朝元丰官制,六曹郎官理郡守以上资任者郎中,通判以下资序者为员外郎。” ❸尚书郎。尚书省二十四司郎中、员外郎通称。《宋史·薛居正传附惟言》:“太宗即位,三相子皆越次拔擢,沈伦、卢多逊子并为尚书郎。”《宋史·沈伦传》:“妾田氏生继宗。……伦作相,授水部员外郎,……转屯田郎中。” ❹省郎。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郎中、员外郎通称。《宋史·徐俯传》:“累官至司门郎,……致仕。建炎初,……以俯为右谏议大夫。……前任省郎遽除谏议。” ❺郎曹。尚书省二十四郎中、员外郎通称。《攻媿集》卷40《监察御史并卿监郎官该覃恩转官定词》:“郎官云列在郎曹。” ❻郎署。即六曹郎官。王禹偁《小畜集》卷11《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郎署领制诰,十年未上坡。”《长编》卷43,真宗咸平元年十二月:“刑部郎中、知制诰王禹偁预修《太祖实录》。” ❼郎员。郎中、员外郎合称。《周文忠公全集·奏议》卷2《论四事》:“三日择监司、郡守人补郎员之缺,今之郎官分职中台(尚书省)。” ❽台郎。与省郎同。尚书省别称中台,故郎中、员外郎亦称台郎。《全宋词》第四册页2619,刘克庄《水龙吟》:“台郎旧秩。”《后村先生刘公行状》:“兼权侍右郎官。” ❾郎官。六曹郎官省称。《小畜集·外集》卷7《出守黄州上史馆相公》:“又为太守黄州去,依旧郎官白发生。”《容斋随笔》卷5《国初人至诚》:“王元之自翰林学士以本部刑部郎中、知黄州。” ❿郎吏。即郎官。《曾巩集》卷49《考课》:“于是御史弋子元、郎吏张绅皆以负黜焉。”《长编》卷31,淳化元年四月:“上以寺监副贰,品秩素高,旧制自郎吏迁授,……欲振起之。乙未,以兵部郎中孔承恭为太常少卿,……工部郎中张雍为太府少卿,屯田郎中雷有终为少府少监,虞部郎中索湘为将作少监。”(11)郎。郎官略称。《北山集》卷33《宋故徽猷阁直学士、左中奉大夫致仕、常山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赠左通奉大夫赵公墓志铭》:“(宣和元年)召对为刑部员外郎,自元丰新官制初除令铄为郎,久无继者,至是始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