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尚书别解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尚书别解》序嘉靖辛卯②,余自南都③下第④归,闭门扫轨⑤,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居于内, 日抱小女儿以嬉⑥。儿欲睡,或乳于母, 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 见书辄以指循⑦行⑧, 口做声,若甚解者,故余读常不废⑨。时有所见, 用著于录,意到即笔⑩, 不得留,昔人⑾所谓兔起鹘落⑿时也。无暇为文章, 留之箱筥⒀, 以备温故⒁。章句分析,有古之诸家⒂在, 不敢以比拟, 号曰“别解”。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⒃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 不敢谓得其神, 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注释 ①《尚书别解》——书名,是归有光读《尚书》的心得笔记。本文是他为自己这部书写的序言。②嘉靖辛卯——即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是年作者25岁。③南都——南京。明初建都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陪都。④下第——科举考试落榜。⑤扫轨——扫除车迹,以示谢绝与外界交往。⑥嬉(xi)——游戏、玩耍。⑦循——顺。⑧行(hang)——书页上的字行。⑨不废——不被耽误。⑩意到即笔——有什么感受马上提笔记下。⑾昔人——从前的人。此指苏东坡。⑿兔起鹘(hu)落——兔子刚刚跳起来,鹘(一种猛禽)就猛冲下去,本比喻动作的敏捷,后以之比喻作家、书画家创作时思绪与笔力的敏捷。此喻见于苏东坡《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 ⒀筥(ju)——圆形竹器。⒁温故——温习从前所学的知识。⒂古之诸家——在归有光之前分析《尚书》章句著名的有东汉马融的《尚书马注》、唐代孔颖达的《尚书正义》等。⒃瘠——瘦。 赏析 这篇小序的特色正在于, 作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在记述他《尚书别解》成书过程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他在嘉靖十年、自己25岁时一次考试落榜后的生活。我们不仅理解了作者此时的精神情绪,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的启示。 他落第后闭门谢客, 也许是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吧!这正是他内心痛苦的表现,不过只用“闭门扫轨”轻轻一笔带过。而且,他不是闭门思过,委靡,颓唐,而是“日抱小女儿以嬉”,把自己沉浸在家庭生活的温馨中,用和孩童的嬉戏来抚平精神上的创伤;当“儿欲睡,或乳于母”时,他则阅读经典《尚书》,在阅读中乐以忘忧。这也许正是归有光这样一个重视亲情、对自己充满信心的知识分子特有的寻找精神平衡的方式吧!何况“儿亦爱弄书”,小女儿的牙牙学语声, “若甚解”书意,还不时用小手乖巧地在书上指行画道,这不仅没有妨碍他的阅读,也许还增加了无穷的乐趣。他把对女儿的爱抚、和女儿的游戏与严肃的阅读如此协调地结合起来,平静而充满情趣与诙谐。在两不耽误的情况下,他还能把那些随时涌上心头、稍纵即逝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就成了这部《尚书别解》。而且,他告诉人们,他对于《尚书》的阅读是认真的。他把历来绘画不求耳目口鼻的形似,而追求画出人物精神情绪的“神似”,用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去努力探求作品的精神实质。应该说,这本在落第后写下的《尚书别解》,就是他没有被失败所压垮的见证,也是他虽然遭受挫折,仍然十足自信的证明。所以,在这篇小序里,我们没有感受到他落第后过分强烈的痛苦,因为痛苦的深渊已被亲情填平;也没有感受到失意的怅惘与迷茫,因为失败的打击已在阅读中得到补偿。 我们应该感谢归有光,他为遇到挫折又不甘沉沦的人开了一剂良方:当你失意时,用亲情抚慰你的灵魂、弥合你的伤痕吧!用认真的阅读,让心灵得到充实、精神得到调节,去鼓起继续航行的风帆吧! 《《尚书别解》序》
明·归有光2 嘉靖辛卯3,余自南都下第归4,闭门扫轨5,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见书辄以指循行6,口作声,若甚解者,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7。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8,以备温故9。章句分析,有古之诸家在10,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11,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1《尚书别解》:书名,归有光读《尚书》的心得笔记。2归有光(1506-1571):号震川,明代散文家,有《震川集》。3嘉靖辛卯:即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嘉靖:明世宗年号。4南都:即南京,明初建都南京。下第:科举考试落榜。5扫轨:扫除车迹,表示不与外界交往。6以指循行:用指顺着书页上的字行而划。7“昔人”句: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写字作画“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归有光用此,表示但有心得,立即记录,以免事后补记不及。鹘(hu):猛禽。8筥(ju):圆形竹制容器。9温习旧有知识。10古之诸家:如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等。11瘠:瘦弱。 【析点】 归有光是一个极重亲情的人,他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女二二圹志》以及《寒花葬志》,无不于生活琐事之中,浸透着深深的亲情之爱。《尚书别解序》本是为学术著作所作的序,但他记述读《尚书》和作《别解》的情景,亦如叙家常。小女儿稚嫩可爱的形象、深厚的父女之情、安谧的家庭气氛,与严肃精专的治学态度竟和谐地统一在归有光的生活中,同时也就和谐地体现在这篇序文中,家庭琐事不避其俗,著于文内,构成了序文的重要内容,也形成了文章平易舒缓的特点。但因其情真事切,平易而不平庸,舒缓却不拖沓,实是归有光散文的特有风格。 这篇序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抒情记事散文,归有光于记述读《尚书》作《别解》之后,发表了他对读书的深刻见解。我国古代论画,一向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归有光以画人物为例,将此理推及于读书;又以自己读《尚书》为例,指出读书应力求掌握其神实质,而不能停留在字句皮毛的掌握上。这种看法,可谓深得读书之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