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少府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少府监

少府监

官署名。宋承唐制置,掌制造。但宋初宫廷器玩、后妃服饰、雕琢工巧之物都分归文思院、后苑制作所制作,少府监仅掌造门戟、神衣、祭祀用法物等。置判监事一人。元丰改制,始以监和少监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并置丞和主簿。仍令掌百官伎巧之政令。凡是皇帝服御、宝册,朝廷符印,旌节以及度量权衡标准,朝会祭祀所需物品等,皆由少府监制作提供。建炎三年(1129)废,后不再置。

☚ 少监   将作监 ☛

少府监

❶官署名。唐代中央五监之一。少府战国始置,秦汉为九卿之一,掌山海池泽收入及皇室财政、服御器物、手工业制造等,为皇帝的私府。隋置少府监,唐朝沿设,领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等五署。主要负责官府手工业包括宫廷服玩器物的制作。高宗时曾一度改监名为内府监,武则天时又改为尚方监,后均复旧名。
❷官名。即少府监的长官,置一人,从三品,其副职为少监。

少府监

少府监

官署名。隋代始置,唐、宋沿置。掌御用物品供应及管理。《旧唐书·职官志三》:“少府监:〔秦置少府,掌山泽之税。汉掌内府珍货。历代或置或省。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始分太府置少府监。龙朔改为内府,光宅改为尚方,神龙复为少府监〕。监1员,〔从三品。秦、汉有少府,梁始为卿,隋改为监,从三品,少监,从四品。炀帝改为令,武德复为监,龙朔、光宅,随曹改易之〕。少监2员,〔从四品下〕。监之职,掌供百工伎巧之事,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之官署,庀其工徒,谨其缮作。少监为之贰。凡天子之服御,百官之仪制,展采备物,皆率其属以供之。丞4人,〔从六品下〕;主簿2人,〔从七品下〕;录事2人〔从九品上〕;府27人,史17人,计史3人,亭长8人,掌固4人。丞掌判监事。凡五署所修之物,则申尚书省,下所司,以供给焉。”

☚ 芍陂屯田万户府   绍熙军民宣抚司 ☛
少府监

少府监

官署及主官名。秦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工役杂作。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于太府寺析置少府监,置监,从三品,少监、从四品。统左尚、右尚、内尚、司织、司染、铠甲、弓弩、掌冶等署。后改监、少监为令、少令。唐初废。贞观元年 (627) 复置。高宗龙朔二年 (662) 至咸亨元年 (670) 改为内府监,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为尚方监。中尚署掌织郊社所用圭璧,天子器玩。后妃佩饰等,玄宗以后特置中尚使检校进奉杂作;左尚署掌配制车乘装备; 右尚署掌鞍辔、兵器、甲胄、纸笔、茵席、鞋履等制作; 织梁署掌供冠冕、组绶及色染: 掌治署掌金属器物与玉器制作。北宋初工巧之物分由文思院、后苑造作所制造,本监仅掌门戟、神衣、旌节、郊庙、诸坛祭玉、法物等,以及百官拜表案褥等。设判监事1人,以朝官充。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置监、少监、丞、主簿等,掌百工技巧之事。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废,并归工部,后归文思院。辽南面官置。金少府监统尚方、织染、文思、裁造、文绣各署,元世祖中统 (1260—1264) 初置,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并少府监归大都留守司。仁宗皇庆元年 (1312) 别置少府监,延祐七年 (1320) 罢,复以留守兼监事。

☚ 尚书三十六曹   将作监 ☛
少府监

少府监

隋唐主持官营手工业的机构。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分太寺属下左内右 三尚方、司染、掌冶等署为少府监。唐少府监置中、左、右三尚和织染、掌冶五署。各署职责是: 隋三尚方管理诸织作。唐中尚管理郊祀之圭壁(玉器)、器玩, 供应中宫服饰, 左尚管理天子所用辂、副、辇、舆、车、华盖等器物, 右尚管理天子十二闲马之鞍辔及五品三部之帐及供应刀剑、斧钺、甲胄、纸笔、茵席、履舄(音xi, 装在鞋底的木质或金质垫子)等器物。染织署管理天子太子群臣冠冕的供制。掌冶署, 管理铜铁白镴的开采、课赋事宜。铜、铁、铸钱诸冶监, 另有监丞主持其事。唐少府监属下还有北都军器监之甲场署、弩场署, 管理甲弩生产, 供应武库。少府监置监、少监主持监务。

☚ 都水监   将作监 ☛

少府监

❶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从太府寺析出。设监、少监、丞、主簿、录事等官员。唐初曾废,太宗贞观元年(627)恢复。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为内府监,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名为尚方监,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

❷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置为本署长官,官从三品,掌百工技巧之事,唐初废,太宗贞观元年复置。高宗龙朔二年改名为内府监,武则天时改为尚方,中宗神龙元年复旧名。

少府监

官署名、官名。秦汉有少府,北魏改少府为太府,北齐因之。隋大业年间设少府监,唐因隋制。少府监为专门管理官府手工业作坊,以供皇室及百官所需服饰、器物的机构。其下设中尚(掌圭璧、天子器玩及后妃所需各种装饰品和百官鱼袋等的制作)、左尚(掌车辇、伞盖、翟扇的制作以及胶漆、画缕等工艺)、右尚(掌皮毛杂作)、织染、掌冶等五署以及诸冶、铸钱、互市等监。其长官为少府监。高宗龙朔年间,曾改监名为内府,光宅年间又曾改称尚方,后皆复旧称。元废。明一度曾设。清归内务府。

少府监

官署名,亦为官名。战国时始置少府,秦汉时掌管山海池泽,供养国君,是宫廷的总务机构。魏晋以后其职务大部分转属殿中省与门下省,逐渐演变为管理皇室制作工场的官署。北魏太和末年改少府为太府。北齐因之置太府寺,少府遂废。隋大业五年(公元60)年)炀帝又分太府寺置少府监,设监及少监为正副长官,复领尚方、织染等署,后又改监、少监为令、少令。唐武德初,以军事未定,置武器监,废少府监,以诸署隶太府寺。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复置少府监。龙朔改为内府监,咸亨复旧。光宅改为尚方监,神龙复旧。唐制以监与少监为正副主官,丞助理监务,属官有主簿,录事,府二十七人,史十七人,计史三人,亭长八人,掌固四人。领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治五署署诸冶监,诸铸钱监,互市监。五代沿唐制置少府监,惟设官情况不详。宋初,凡宫廷器玩、后妃服饰及其他工巧之物分别由文思院、后苑造作所制造,少府监置判监事一人,掌造门戟、神衣、旌节、郊庙诸坛祭玉、法物、铸牌印、朱记,百官拜表案褥等事,祭祀时则供祭器、爵、瓒、照烛。元丰改制,置少府监、少监为正副主官,丞助理监务,掌百工伎巧政令。所属机构有文思院(兼隶工部)、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诸州铸钱监。凡皇帝服御、宝册、符节、旌节、度量衡标准,以及祭祀、朝会所需器物,均由这些机构供应。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废。辽南面官中亦置少府监,而辽实际上相当于前代少府监之职的为北面官中的北南院宣徽使。金有少府监,置监、少监、丞等。所属机构有尚方、图画、裁造、文绣、织染、文思诸署。元废,其职在大都留守司。此后即无少府之名。

少府监

官司名。


职源与沿革

少府之名,始于秦、汉(《汉书·百官表》上)。少府监始置于隋大业三年(607)(《隋书·百官志》下)。北宋沿设。南宋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罢,并归工部。绍兴三年复将作监,少府监不复,其事总于将作监(《要录》卷22庚申、《通考·职官》11《少府监》)。


职掌

❶宋前期,其职事分隶于文思院、后苑造作所。本监止掌制造门戟、神衣、旌节、郊庙诸坛祭玉、法物,铸造官府牌印、朱记,百官拜表、案褥之事;及祭祀供祭器、爵、瓒、蜡烛等(《通考·职官》11、《宋史·职官志》5《少府监》)。
❷元丰新制,掌百工技巧的政令、乘舆服御之物;祭祀、朝会礼乐器服与册宝、符节、度量衡,则按法式与制度制造(《玉海》卷124《建隆少府监》、《宋史·职官志》5《少府监》)。


编制

宋前期,设判监事官。元丰改制,官属有监、少监、丞、主簿各一人。分案四,吏八人。所隶官属五: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等(《宋史·职官志》5《少府监》)。


简称

少府。《咸淳临安志》卷8《将作监》:“《主簿孙祖寿题名记》:适少府未复,故与军器两监分领其所隶。”《要录》卷22庚申:“绍兴三年十一月(应为十月)庚戌,复将作、军器二监,唯少府监不复。”


少府监

文阶名。北宋前期京朝官本官阶。转卫尉卿,带馆职转光禄卿。元丰三年九月新订《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其官易为中散大夫阶(资料出处参“大理评事”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