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少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少女
〔美国〕 庞德 树长进我的手心, 树叶升上我的手臂, 树在我的前胸 朝下长, 树枝像手臂从我身上长出。 你是树, 你是青苔, 你是轻风吹拂的紫罗兰, 你是个孩子——这么高; 这一切,世人都看作愚行。 (赵毅衡 译) 这首诗题在庞德赠给意象派女诗人希尔达·杜利脱尔的笔记本上,是他们之间感情交流的记录。希尔达·杜利脱尔在柏林马尔求学期间,与庞德、威廉斯交往甚密,但是,后来她在欧洲旅游并定居在那里,1913年与意象派诗人理查德·阿尔丁顿结婚。庞德与希尔达·杜利脱尔曾经相恋而婚事没有成功,《少女》这首诗,可以说是他们青春爱情生活的艺术记录。 诗中的“树”是爱的意象,她朴实、真挚、健康、纯洁,正在成长、向上,充满青春的活力。她是一棵绿油油的爱情幼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日新月异,充满爱情的希望。 诗中的“树! 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树,她是诗人所恋爱的少女的形象与生活中的树的形象的复合,也是感情与理智的复合。 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着重于外在意象的描写写“树”的健康成长,富于青春的朝气,显示她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也表达了她与诗人之间亲切的关系和真挚的感情,显示她与诗人有长期的交往和紧密的联系。这两行诗句虽然没有直接的反复的抒发感情,也没有显明的突出的比喻,却也强而有力地表达了我们中国所谓的“青梅竹马”的长期交往与真纯感情。 诗的第三行至第五行着重于内在意象的描写。说:“树在我的前胸/朝下长”,是说她已在我的心里。说“树枝像手臂从我身上长出”,是说她和我心心相印,如中国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总之,这三行诗句是在表达她是诗人心中的偶像,她已成为诗人心灵深处的爱神。所以,下面四行诗:“你是树,你是青苔,你是轻风吹拂的紫罗兰,你是个孩子——这么高”连续四个排比句,是前三行内容的必然发展与艺术上的完善。这四行诗句是说,你是我心中爱的幼苗,适意的青苔,芬芳的鲜花,纯真的娇女。 诗的最后一行:“这一切,世人都看作愚行”又是前四行排比诗句必然发展的结果。既然她是树,是幼苗,是青苔,是鲜花,是娇女,是孩子,这么高。那么诗人为什么还要爱她呢?按世俗的眼光看,诗人不应该爱她。因为世俗的眼光认为她不值得爱,诗人却一意孤行,这简直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全诗洋溢着赤诚、真挚、纯洁和健康的感情,而尾句对全诗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前几行诗句,把恋爱对象转化为意象“树”,还不十分鲜明,读者还不能体验出来“树”所蕴含着的感情与理智的力量。只有经过尾句的补充:“这一切,世人都看作愚行”,才使读者理解出来这纯朴健美的“树”是世人没有发现的美神和诗神,所以,世人才把诗人对“树”的爱慕视为愚行。 希尔达·杜利脱尔是第一个从美国文学艺术学院获得诗歌劳绩勋章的女诗人,她终于成为文坛上的参天大树。 少女
〔美国〕 朗费罗 少女! 有温柔的褐色眼睛, 瞳孔里面偃伏着阴影, 有如晚空出现的晦冥。 你的鬈发与阳光斗艳, 结成一条金色的发辫, 象是汇合众流的泉涧。 你两脚无可奈何地站在 小溪与河川相遇的地带, 幼年与成年交替的年代。 你以畏怯的眼光凝望: 凝望小溪的急急奔忙, 凝望河川的茫茫宽广! 那流荡的河川,深沉,静默, 你大概觉得它美妙不过, 仿佛是一条梦幻之河。 而当你望见光明的天仙 召唤你前往神奇的乐园, 为什么你又踌躇不前? 莫非你瞥见了掠过的黑影, 犹如鸽子惊恐的眼睛, 瞥见苍鹰的影子在飞行? 莫非你听见了河畔的悲声? 我们听惯了瀑布的雷鸣, 岸上的声音已经听不清。 哦! 不断祈祷的孩童! 人世有流沙,人生有陷阱! 忧患和衰老冷不防来临! 象抑扬起伏的甜美音乐, 清晨转眼掠入了午刻, 五月转眼滑到了六月。 童年是嫩枝,枝上睡着 成群的鸟儿,繁荣的花朵; 而老年:枯枝被白雪覆没。 如今,你心头春潮正涨, 快采集鲜花,趁它们盛放, 用来薰香那雪白的篷帐。 拈一朵百合在你的手上, 黄铜大门也不能阻挡 这根轻轻一触的魔杖。 要通过酸辛、屈辱和哀怜, 把青春的甘露留在你心间, 把真理的微笑留在你唇边。 哦! 那甘露有如香油, 将潜入难以愈合的伤口, 闭拢它,像睡眠闭拢双眸; 而那微笑如太阳的光明, 将照亮无数晦暗的心灵, 你就是上帝的一丝笑影。 (杨德豫 译) 严格说来,这首抒情诗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爱情诗。诗里所面对的、向之呼吁的第二人称的“你”,也并非是某一个具体的少女或实体的恋人。旧译本,这首诗的标题叫《少女时期》,看来是确切的,但歌赞的是一个“时期”,让人入眼就以为它抽象得很。现在,新译文体现了诗人的匠心:诗人把由少女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具象化了,说的是一种人生现象,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向成年过渡时困惑的少女。 这16节诗,结构异常紧凑,它按3,3,5,5分段。开头,诗人给少女画了肖像,他没有空洞赞美她的美丽,3节诗各写少女的眼睛、头发和双脚,用“温柔的褐色的眼睛”,“与阳光斗艳”的“金色发辫”,站在小溪与河川交汇处的双脚,就突现少女的亭亭玉立、楚楚可人。这幅肖象画虽有艳阳辉照和河川作背景,但它不是荷兰古典画的辉煌灿烂,而像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画中林间泉畔的少女那样的阴沉。果然,诗篇中少女的眼里“偃伏着阴影”,双脚是“无可奈何地”站着,她在迷惘、愁怅。接着,诗人又用3节诗来抒写少女的迷惘:她的眼光是“畏怯的”,在“凝望”小溪和河川。小溪比喻幼年,河川比喻成年。幼年时代“急急奔忙”就要走完了,将汇入成年大河;而河川那么宽广,比喻走入成年即是进入了茫茫人海,令人不知所从。少女凝望小溪,是怀念逝去的岁月;凝望河川是指迎接深不可测的人生。河川深沉,静默,等待女朗的是幸福的暖流,还是险恶的旋涡?少女向往成年,以为它“美妙不过”,但那是“梦幻的河”,是在梦中编织着未来。未来有“光明的天仙”、“神奇的乐园”,但那是憧憬,可望而不可及,天仙的光亮刺眼,乐园的“神奇”溶合着美妙与危险,所以她停步凝望而“踌躇不前”,而偏偏诗人要问“为什么”? 从司芬克斯向俄狄浦斯提的千古之谜,就是“人”(自然包括人生)。未来的成年人生,是使少女困惑之谜。诗人在第三段中用5节诗来猜测这个答案:先用“莫非”起句并列从“瞥见”和“听见”来猜测其内容,是掠过的黑影是河畔的悲声?后用“哦”起句来作答:“人世有流沙,人生有陷阱”。忧患,衰老接踵而至,岂不让少女踌躇和惊恐? 少女美妙的年华,转瞬即逝,诗人用清晨“转眼掠入”了午刻,五月“转眼滑到”了六月来形容韶光易逝;用树枝由嫩绿到花朵繁茂,再到枯枝被白雪覆没来形容从童年到成年,再到老年的变迁迅速。这既形象具体,又含有人生无常的悲观色彩和哲理。但是,诗人没有陷入绝望,他让少女把握住现在,所以最后一段的5节诗,由“如今”转折,从遐想未来和疑虑人生,转而鼓励少女面对现实以保持青春、欢乐,用纯洁的百合花做的魔杖,打开坚固的人生大门,不怕酸辛、屈辱和哀伤,在心中保留青春的甘露(它能如香膏愈合伤口)、在唇边保留真理的微笑(它会照亮别人晦暗的心灵)。这既不是陶渊明的“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也不是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更不是爱惜金镂衣的少年在及时行乐,它是坚强地迎接人生,怀着真善美汇入成年的河川。 这样,一首人生哲理诗,却聚集了诗人无尽的爱怜;在少女的形象中,诗人也呼吁:“你心头春潮正涨,快采集鲜花,趁它们盛放”,自然也显示了少女爱情的春潮的可贵,不啻是一首春意盎然的爱情诗。它和谐、优美,既是柔和的、静态的、轻盈的,显出它的秀婉与清丽,又是明朗的、带流动感,让人沉思其悠远寥廓,韵味无穷的。这同它的中心形象——少女及其行为分不开,也同诗人集纳的各种意象及譬喻词的娴静、深沉分不开。这不是那种狂烈地、不顾死活的爱情火炎喷射的诗。也不是与情人共骑飞马在山丛荒原私奔的画卷,故而它不以奇雄、诡异、刚烈为特色。朗费罗有万马奔腾的壮烈诗篇,那多是写重大社会问题,但在爱情诗方面,却显得平和、阴柔、完满如清风明月一般,读了让人舒坦而沉思。 朗费罗的诗很注意声韵的美。译文采用每行四音顿,每3行同尾韵的形式,让人读来朗朗上口,传达了原文的诗律的美。 少女借指西风。南朝梁元帝《咏风》诗: “欲因吹少女,还将拂大王。” 少女shàonǚ未婚的少年女子。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八方風 > 兑風 > 少女 少女 shàonǚ “少女風”之省稱。 少女【同义】总目录 少女茶茶妮子 少男←→少女shào nán ← → shào nǚ少男:年轻未婚的男子。 年轻人 年轻人少(~女) 后生 黄头 赭颜 青鬓 朱颜绿发 ☚ 年轻人 青年人 ☛ 少女 少女姹(姹女) 女英 女童 季女 绣女 谢女 细娘 娘子 双鬟 少妪 幼妇 娇娘 娇子 娇倩 ☚ 未婚的女子 各种打扮的女子 ☛ 少女 少女旧指女儿中之最年少者。《汉书·刑法志》:“(汉文帝》即位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淳于公无男,有五女,当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其少女缇萦,自伤悲泣,乃随其父至长安。” ☚ 长女 小姐 ☛ 少女shào nǚ指小女儿。《苏沈良方·乌头煎》:“先君因失少女,感伤哭泣,忽目瞑不见物,治之逾月复明。” 少女adolescent(/young)girl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