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稱“小龍”。宋代茶葉上品。爲以模壓製有龍紋的團茶,故名。宋·蘇軾《荔支歎》詩“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籠加”自注:“大小龍茶始於丁晉公而成於蔡君謨。歐陽永叔聞君謨進小龍團,驚歎曰:‘君謨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仁宗時,蔡君謨知建州,始别擇茶之精者爲小龍團十斤以獻。”宋·吴曾《能改齋漫録·方物》:“建茶務,仁宗初歲,造小龍、小鳳各三十斤。”明·趙汝礪《北苑别録·造茶》:“凡茶之初出研盆,盪之欲其匀,揉之欲其膩,然後入圈製銙,隨笪過黄。有方銙,有花銙,有大龍,有小龍,品色不同,其名各異。”參見本類“團茶”、“小團”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