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黄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黄鱼〈隐〉北京犯罪团伙指一两重的黄金。 小黄鱼xiǎo huáng yú上海地区市井谓一两重的金条。 小黄鱼lesser yellow croaker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又称黄花鱼、小鲜。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长约20 cm。外形酷似大黄鱼,但尾柄短,长为其高的2.5~ 3.0倍。臀鳍第二鳍棘小于眼径。背鳍起点至侧线具5、6行鳞。椎骨28~30枚。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鳍灰黄色,唇橘红色。冬季在较深海区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以糠虾、毛虾及小鱼为食,秋末返回深海。鳔能发声。分布于东海南部、黄海、渤海;朝鲜半岛西海岸也有产。为近海温水性底层鱼类,中国经济鱼类之一。年产量居中国四大海产(小黄鱼、大黄鱼、带鱼、乌贼)之首。供鲜食和制成咸干品;鳞可制鱼鳞胶、珍珠素;鳔可制鱼鳔胶;精巢制鱼精蛋白。 小黄鱼 小黄鱼俗称黄花鱼、小鲜。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科。暖温洄游性底层鱼类。体侧扁,长16~25 cm。头较大,尾柄细长。长为高的2.5~3.0倍,背鳍起点至侧线有鳞5~6行。脊椎骨28~30枚。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常栖于100 m内的深水中。中国有北部群系、中部群系和南部群系3个种群。中国4大海鱼之一。中国主要经济鱼类。栖息于渤海、黄海及东海。越冬场有4个:❶成山角至石岛外海; 小黄鱼 小黄鱼xiaohuangyuPseudosciaena polyactis脊椎动物,鱼纲,石首鱼科,也叫 “黄花鱼”、“小黄花”。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椎骨28~30块。耳石较大。体长约20余厘米。体背灰褐色,腹部金黄色。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主要以糠虾、毛虾以及小型鱼类为食,秋末返回深海。鳔能发声,分布于东海南部、黄海和渤海。为我国重要经济鱼类。肉鲜美,鲜食或制成咸干品,鳞、鳔可制胶,精巢可制鱼精蛋白。为我国四大海洋渔业之一。 图270 小黄鱼 ☚ 大黄鱼 真鲷 ☛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又称“黄花鱼”、“小鲜”。鱼纲,石首鱼科。体形酷似大黄鱼,但尾柄较短,鳞较大,金黄色。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主要以糠虾、毛虾及小型鱼类为食,秋末返回深海。中国产于东海南部、黄海、渤海。为中国首要经济鱼类之一。 小黄鱼 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脊椎动物,鱼纲,石首鱼科。俗称“黄花鱼”或“小黄花”。体形、体色近似大黄鱼(参见“大黄鱼”条),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上下唇近等长,口闭时较尖。头颅内梨形耳石较大,上有轮纹,可推算其年龄;有听觉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体背色褐色,腹部金黄色。冬季喜结群在深海越冬,春季则向沿岸洄游,肉食性,食性广,主要以糠虾、毛虾以及小型鱼类为食,秋末结群返回深海。分布于东海南部、黄海和渤海。较大的渔场有东海的温州、嵊泗、余山;黄海的吕泗、石岛、鸭绿江口;渤海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渤海湾等。小黄鱼为我国重要经济鱼类。肉味鲜美,可供食用或制成咸干品;鳞、鳔可制胶;精巢可制鱼精蛋白。与产量较高的乌贼、带鱼、大黄鱼齐名,为我国四大海洋渔类之一。
☚ 大黄鱼 带鱼 ☛ 小黄鱼small yellow croak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