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紙幣部 > 金元 > 小鈔1 小鈔1 xiǎochāo 小钞 小钞中国古代小面额纸币的名称。交钞的一种。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正式发行。小钞以百文为单位,面额分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5等。 ☚ 大钞 贞元交钞 ☛ 小钞 小钞❶北宋纸币名。徽宗崇宁五年(1106),蔡京第一次罢相,朝廷下令当十铜钱只继续在京师、陕西、河东(治今山西太原)北路流通,余路以小钞收兑。面额自一百文到一贯(《文献通考·钱币二》误为十贯)。流通地区很广。大观元年( 1107 )蔡京复相,罢小钞,但福建路行用到大观三年。 ❷金朝交钞,以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文为“小钞”。 ❸小面额纸币, “大钞”的对称。 ☚ 钱引 大观通宝 ☛ 小钞 小钞小面额纸币名。名称起于北宋。徽宗崇宁五年 (1106年),蔡京罢相,朝廷下令当十铜钱只继续在京师、陕西、河东 (治今山西太原) 北路流通,余路以小钞收兑。小钞面额自100文到1贯,流行地区很广。大观元年 (1107年) 蔡京复相,罢小钞,但福建路行用到大观三年。金朝海陵王贞元二年 (1154年) 发行交钞,分大钞、小钞两种,以1贯至10贯为大钞,以100、200、300、500、700文为“小钞”。后世遂称小面额纸币为小钞,作为“大钞”的对称。 ☚ 交钞 宝货制 ☛ 小钞金代小面额的纸钞。有100文、200文、300文、500文和700文五种面额。满一贯者称大钞。详见“交钞”(875页)。 |